现在我们已经看了马可福音的背景,让我们来看它的结构和内容。
III.结构和内容
马可福音从整体上可以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马可在1章1-13节展开他的福音书,相对简短地引出耶稣是弥赛亚的宣告。第二,从1章14节到8章26节,这是一个很长的叙述部分,描写弥赛亚的大能。第三,从8章27节到30节,这是一个很短、中枢般的中间部分,表明使徒们确认耶稣是弥赛亚。第四是另外一个很长的叙述部分,是从8章31节到15章47节,讲的是弥赛亚的受苦。第五是一个简短的结束部分,从16章1到8节,记载了弥赛亚的得胜。我们要比较深入地看每个部分,首先从对耶稣是弥赛亚的宣告开始。
对耶稣是弥赛亚的宣告请看在1章1节马可福音是怎样开始的:
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马可福音第1章1节)
马可指耶稣是基督时,他用了弥赛亚这个希伯来文单词的希腊文翻译。类似地,上帝的儿子这个说法是对耶稣是上帝的弥赛亚的另外一种说法。在旧约圣经和当时的犹太神学中,弥赛亚应该是大卫王的后裔,他要让以色列重新恢复王权,把国家变为上帝在地上的国度。
跟在这个开篇宣告后面的,是马可福音1章2到11节对耶稣接受施洗约翰洗礼的简短记载。在耶稣受洗完毕的时候,圣灵降临在耶稣身上,圣父上帝的声音从天发出,宣告耶稣是他的爱子。就这样圣灵和圣父都证实耶稣确实是盼望已久的弥赛亚。
了解耶稣同时代犹太人对于弥赛亚来临的思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其实,当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信念。我们从死海古卷的一些文献中得知,有些人相信会有两个弥赛亚来临,一个祭司性的弥赛亚和一个君王性的弥赛亚。但是主流的期待是弥赛亚应当是大卫的后裔,他要带来政治上的和平,意味着祂能够驱除罗马人的统治。我认为当时把持宗教阶层的人士认为,如果以色列人能够顺服律法,天国就能来临,为此,从这个角度着眼,他们其实是把耶稣当成一个威胁,因为在他们看来,耶稣似乎不是在提倡顺服律法,而是在违背律法。因此,祂既没有他们所期待的政治资本,同时,就律法而言,祂也有没有按他们期待的方式做事。其实,我认为他们对祂是大为的愤慨。实际上到后,他们按着申命记13章解读耶稣,认为此人行了这些记号、奇事和神迹,但是,其实祂不过是一个假先知,因此,祂必须要被处死。[汤姆·史瑞纳博士]
但耶稣并不是许多人期望的那种弥赛亚。总体而言,第一世纪的犹太人认为弥赛亚要雄赳赳地开进以色列,接管政权。但我们在马可福音1章12和13节看到,紧接在耶稣受洗之后,圣灵派他进入旷野受撒但试探。他要终得胜,但按照上帝的计划,他得胜的必经之路是一段漫长的受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