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Content
四福音书
About Lesson

 

我们了解经文中四福音书看似的难点,以此开始看四福音书中的差异。到了现在,我们准备好了通过探索它们特有的强调之处,以此来继续看它们的差异。

不同的强调之处

因为每一卷福音书都是由一位独特的人写成,他把自己的视角和关注带进他对耶稣生平和事奉的叙述中,所以,福音书之间就存在差异。我们知道四福音书中每一卷都是圣灵默示的,相信每一个叙述都没有错误,因此,不会与其他叙述相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之间没有差异。正是圣灵使用了人类作者的个性、兴趣和事奉光景,塑造出了它们之间的这些差异。所以,如果我们要在圣灵祝福我们的所有方面都得到祝福,就一定要在读福音书的时候,考虑到福音书的独特处理方法。

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谈论同一个事实。任何看过小孩子玩耍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可能会有多个、兼容的解释。每一个孩子对所玩的游戏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有通过倾听他们每一个人讲游戏的事情,我们才能把一幅关于真正发生过的事情的画面拼起来。一个孩子可能对玩具的颜色深感兴奋,另外一个人可能对描述玩具造成的声响更感兴趣,另外一个人可能很兴奋地讲跑来跑去的事情。这些不同的视角并不彼此矛盾,但它们确实表明,每一个孩子都发现,游戏的一些部分要比其他部分更有趣。

类似地,每一位福音书作者自己的兴趣和关注是反映在他对福音故事的叙述当中。没有两个叙述看起来是完全一样的。所有的新约圣经福音故事都是在描述同一位耶稣,但它们常常用很不一样的方法讲到他,凸显他事奉的不同方面。

我们有四本福音书,但只有一位耶稣。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呢?其实,首先要意识到,这是早期基督教会的智慧,他们发现耶稣实在太丰富了,无法将祂包含在一个画像里。福音书就像是耶稣的画像,在四本福音正典中都能认出耶稣,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却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来描绘耶稣的特征。我来给你一个例证,在约翰福音中,我们基本上没有耶稣的比喻和赶鬼的记载。在马可福音中,耶稣被描述成讲比喻的高手,经常行神迹,并在马可福音的开头部分还有赶鬼。其实,这都是耶稣不同的画像,却仍旧是同一位耶稣。……每一位福音书的作者都有一个稍许不同的角度。当然不是一个人视祂为基督,另一位认为祂不是,而是它们强调不同的重点,来启示耶稣是怎样一位犹太人的弥赛亚,而祂同时又是普天下的救主。因此,他们享受那种自由的,在圣灵的默示下,自由地强调耶稣事奉的不同层面和不同的部分,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问题,和给出答案。[本·维瑟瑞顿博士]

福音书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和主题,但在介绍性的本课当中,我们要聚焦在每一卷福音书回答两个问题的方式上。这两个问题是:耶稣是谁?以及我们应当怎样跟从耶稣?让我们首先来看马太福音是怎样回答这两个重要问题的。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是谁?在所有的福音书作者当中,马太最关心要表达耶稣就是旧约圣经预言的以色列的弥赛亚君王。稍举几个例子,马太提到耶稣君王身份的地方包括:2章2节,博士问他们可以在哪里找到“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7章21到23节,耶稣作为主,说不是所有称他为“主”的人他都接纳他们进入天国;20章20到28节,使徒雅各和约翰的母亲要求耶稣赋予她的两位儿子在他国度里在他身边的特权位置;25章31到46节,耶稣讲了一个他在末日作为君王审判的比喻;27章37节,马太讽刺地提到罗马士兵把一块牌子挂在钉十字架的耶稣的头上方,这牌子写道:“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人盼望上帝的弥赛亚君王要把上帝的弥赛亚国度带到地上,他要救以色列脱离被掳和它的仇敌,他要以公义掌权,建立和平兴旺。耶稣做了所有这一切,但不是按照犹太人期望的方式去做的。请听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17节所说的话: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5章17节)

耶稣知道很多见证他的事奉的犹太人会以为他在毁坏上帝的律法,不能应验旧约圣经的应许。所以他特别清楚地强调,即使看起来并非如此,他仍是在成全律法和先知。不仅在这段经文中,而且一次又一次马太记载耶稣成全了旧约圣经的这个或那个方面,证明他确实是以色列的弥赛亚君王。

那么根据马太福音,我们应当怎样跟从耶稣?耶稣守全了上帝的律法,但这并不是他所做的一切。他说遵守律法外在的要求还不够,上帝总是要求他的国民从心而出顺服他。福音的好消息就是上帝的国度已经降临,给上帝的百姓带来赦罪和拯救,赐给我们新的、顺服的心。我们被改变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动机,让我们带着爱、感恩和喜乐的顺服来跟从耶稣。

当我们谈到要从心里顺服上帝时,人心实在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我教导我们的弟兄姐妹要从头脑意念,到心里,再到手。这就是我们应该怎样顺服祂,我们应该怎样爱祂的方式。头脑往往是我们想象力的出发点,意念中枢,而我们应当尽我们全部的意念去爱上帝;我们应当尽我们全部的情感来爱上帝;应当尽我们全部的手脚力量来爱上帝。因此,心并不意味着你心脏中跳动的东西。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因此,我们会从外在方式上爱上帝吗?的确我们需要。但是,也要以我们里面的情感来爱上帝。我们要全方位地爱上帝,因此,我相信心这个词是指向所有的层面。[马太·弗瑞德曼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