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查看了上帝对教会的法定认可,奠定了教会的权柄和重要性,也查考了,教会对上帝来说是圣洁的。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第三大点,教会是大公的或者说是普世的。
大公
我们要从三个部分来讨论大公这个概念。第一,我们要为“大公”这个词语下 个定义;第二,我们要看看有形教会的大公性;第三,我们要看看无形教会的大公性。让我们先从“大公”这个词的定义开始。
定义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提到过,大公这个词的意思是,普世性或者包括历代的所有 基督徒“大公”这个词来自拉丁语catholicam,拉丁语又来自希腊语的前置介词 kata 和形容词 holos,意思是“全部的”或者“完全的”。这个词不是指罗马天主教会,而是描述忠实跟随基督的所有教会之间的合一关系。
你可能记得,这个系列的前面几课中讲到,现今版本的使徒信经,是从早期教会受洗时使用的信仰信条发展而来的。书写这些信条时,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会还没有走到一起,接受一个单独的、统一管理的体制。因此,使徒信经提到教会的大公性时,没有想到一个凌驾于所有基督教会之上的组织。相反,大公性是说存在于所有正统基督教会之间圣灵里的合一,即使我们的组织结构不同。在历史的现阶段,“大公”这个词是包含性的。意思是“教会”这个词可以推广到每一个基督教会的会众。
这个概念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 1 章 2 节的教导一致,经文这样说,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 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 主,也是我们的主。(哥林多前书 1 章 2 节)
这里,保罗用集合名词哥林多…的教会来指在哥林多所有的基督徒会众,是所有称呼主名的人,无论他们住在哪里,所组成的大教会的一部分。
第三世纪中叶,迦太基的居普良开始强调主教和神父在定义教会中所起的作 用,在他书信第 68 封中,他这样说,
他们是教会,是一群连结于神父的人…教会是大公的,而且是单一的,不能分割的,但是神父象粘合剂一样将他们连结在一起,神父又彼此连结。
对居普良来说,教会的合一是根植于神职人员及其事工的合一。随着这个观点的增长,基督徒也开始确认教会的合一在于体制的合一。由于主教和神父遍布世界各地,所以教会也就成了一个遍布世界各地的单一组织。
其实,到此为止,“大公”这个词的意思仍然是包含性,包括所有按着基督的名被召、忠实于教会传统教义的人们和会众。
然而,到了后来,教会就被分割破碎。例如,主后 1054 年,罗马天主教将东正教的教会驱逐出教会,同样,东正教将罗马天主教开除教会。
至此,这些教会开始使用“大公”这个词时,冠以新的排他性的含义,坚持他们自己的教会是大公性的,或是普世性的,认证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教会,谴责异己的教会。
后来,随着 16 世纪的改教运动,大多数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本质上,他们回到信条的原意,呼吁使用大公这个词的早期包含性的含义。与圣经和使徒信经相一致,更正教会肯定了所有的基督教会圣灵里的合一,都以基督为元首。而且他们认为,甚至不用一个区域的体制,这种合一也能够维持,而且不会失去每个宗派所付出的正面贡献。
在现代社会中,认识到教会的大公性,意味着确定每个教会在维护使徒信经所陈述的教义中所起的有效性。每个正统教会中的基督徒都是以基督为元首,每个真实的信徒都有圣灵恩赐,为此,我们应该热切从教会中的每个基督徒的恩赐中受益,而且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和他们一起服事。
有了对“大公性”这个词定义,让我们接下来看看有形教会从哪些方面被称为“大公性”。
有形教会的大公性
综合我们对大公性的理解和有形教会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有形教会的大 公性:一个所有与上帝立约,以基督为元首的人所组成的世界性的团契。显然,这个团契有圣灵的合一,而不是教会的体制,没有任何单个宗派的体制凌驾于所有的基督徒会众之上,相反,有形教会的合一是基于一个事实,就是每个教会都与同一位上帝立约,都以同一个基督为立约的元首。
历史上,有形教会可用各种方式来描绘它的大公性。一些传统中,透过教会的体制来描绘,教会拓植的时候就扩展,每个新的牧师被按立时,那些已经是牧师的人就按手在他身上。
但是,通常强调整个教会的合一,在于我们在基督里的信心和圣灵的工作,而不是在于按立牧师或神父的传承。为此,无论何地有圣灵里的合一,无论何地,与上帝立约的人奉耶稣的名聚会,新的会众就可以产生。更正教会坚持认为有形教会是大公性的,因为只要人们在上帝的圣约中,以基督为元首,在圣灵里合一,教会就存在。
今天,很多基督徒面临的其中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不知道哪些教会他们应该接纳为基督大公或普世教会的一部分,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有如此多的教会宣称他们是基督教会,一些好心的基督徒常常走向两个极端,非此即彼。要么他们敞开胸怀接纳任何声称自己是基督徒的教会,要么除了他们自己狭隘定义的会众或宗派之外,一律排斥。
对于这个难题,一个很有帮助的解决办法在于三个传统的教会标志,这些标志 是 17 世纪苏格兰的约翰·诺克斯(John Knox)阐述的,但是代表了当时很多更正教信徒的思想。本质上,这些标志能够使基督徒区分真正有形的大公教会和假的教会。
要想知道教会的情形,绝对有必要使用教会的标志来识别,因为在 现实中,每个群体都可以自称是教会。在重大的神学危机时刻,诸 如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时期,问题在于到底谁是真的教会?为此,改 教家们十分慎重的定义了教会的标志。他们说,“不是挂在外面 的。”教会标志不是教堂的建筑风格,而是首先,她是否在宣讲上 帝的话语。哪里正确宣讲上帝的话语,哪里就有了教会;哪里正确 的执行敬拜的圣礼和次序,哪里就是了教会。最后这个标志特别包 含了教会的纪律与劝惩,认识到丧失了劝惩的标志,就会失去教会 的纯洁,因此,最终教会就会失去自己的真实的本质与身份。— 奥尔伯特·穆勒博士
让我们逐一看看这三个有形大公教会的传统标志,先从上帝圣道的传讲开始。
没有任何教会或者宗派可以独自宣称其拥有、解释、应用或者传讲上帝的道。有些教会或宗派宣称只有他们拥有解释圣经和教导圣经的权利;有些宣称他们有特 别的光照,使得他们比别人理解圣经更准确。但是没有任何教会能完全彰显所有的 这些标志,包括宣讲上帝的圣道。圣经是上帝给所有有形教会的,而且上帝将圣灵 赐个整个有形教会,来帮助我们理解圣经。我们可以从下面的经文中看到这一点, 提摩太前书3章15节,希伯来书4章11到13节,6章4到6节。此外,圣经勉 励整个有形教会阅读、理解、教导上帝的话语,就如我们在马太福音 28 章 20 节, 提摩太前书4章17节,以及提摩太后书2章15节,和3章14到17节这些经文中看到的一样。
教会的第二个标志是适当地行使圣礼,包括受洗和圣餐在内,这两种圣礼是所有有形教会都要进行的,不是单单属于哪一个宗派。
按照圣经施行圣礼,是所有有形教会里面会众的特权和责任。我们在下面的经 文中看到这一点,马太福音 28 章 19 节中的大使命,要我们施洗;保罗在哥林多前 书 1 章 13 到 17 节中对受洗的论述;在路加福音 22 章 15 到 20 节中,耶稣设立圣餐,耶稣指出圣餐是对整个国度设立的,为所有以耶稣为圣约元首的那些人设立的。这些经文就是大多数更正教会识别和肯定其他教会和宗派的圣礼根源。
有形大公教会的第三个传统标志是正式的教会纪律,比如开除教籍。
没有哪一个基督徒喜欢实行正式的教会纪律,尤其是开除会籍。这会导致教会 忽略运用正式的教会纪律。当然,圣经也是要求我们忍耐。比如, 马太福音 13 章 24 节到 30 节所记载的麦子和稗子的比喻。
即使如此,还是应该有纪律。有时一个人的罪很大,必须给予纪律处分,尤其 是危害到教会及其声誉时。像这样的时候,实行纪律的本意既是为了保护教会,同 时也是为了让犯罪者悔改。教会纪律的圣经基础可以从以下的经文中发现,马太福 音16章19节和18章18节,约翰福音20章23节,以及提多书3章10节。实行 纪律的经文象哥林多前书 5 章 1 到 13 节等。因为整个有形教会属于基督,是基督在地上代表,因此,有形教会的每一部分都要透过正确实行教会纪律,来维护基督的百姓和基督的荣耀,这一点很重要。
考虑到教会的标志对于今天仍然很重要。这些标志能帮助我们确信,我们自己的会众保持在有形的、大公的教会范围之内,在上帝的圣约中,并以基督为元首。
这些标志也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识别和认清教会的骗子和仇敌,以致我们能提醒基督徒远离这样的群体,也能向世界宣告这些假冒骗的群体并不能代表我们的主耶稣和主恩惠的福音。这些标志也能鼓励我们在事工上面,跨越宗派,与正统的有形教会一起服事。一旦我们认识到,基督的身体不只是局限于我们自己的教会体系或宗派,而是应该扩展到世界任何福音传播和发展的地方,那么,我们就能有勇气和智慧去接纳基督有形教会中的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