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对永生时间上的理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永生的质量。
质量
圣经中永生的概念,不单单是存在和意识不停的问题,别忘了,即使那些落在上帝永远审判之下的人也是永远存在,意识不停。相反,永生质量的关键是我们要在上帝的祝福中永远活着。从这个意义上讲,得到生命,就是得到上帝的恩典和祝福,相反,遭受死亡,就是落入上帝的愤怒和咒诅之下。永生和永死都包含继续存在的概念,他们的区别在于存在的质量。约翰福音 17 章 3 节,耶稣有这样的祷告,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 17 章 3 节)
这里,耶稣说永生就是认识上帝,并认识耶稣。从上下文中,认识的意思暗含了爱的关系,耶稣的观点是,不能单单从存在或意识的角度去定义永生,而是根据经历上帝的爱来定义。
在罗马书 7 章 9 到 11 节,保罗谈到生命与死亡的问题,这样说,我以前没有律法,是活着的;但是诫命来到,罪又活了,我就死了。那本来叫人活的诫命,反倒叫我死,因为罪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罗马书 7 章 9-11 节)
这里,保罗在写作的整个期间,他的身体和思想都是活的,他有理性、有意识地存在,即使如此,他首先说曾经活着,接着又死了,罪把他杀死了。区别在于他站在上帝面前,在律法定他的罪之前,他曾经是活着的,但是,一旦律法把他放在上帝的咒诅之下,保罗就是死的。后来,保罗来到耶稣跟前,咒诅就被除去了,他就有了新的生命,我们可以从约翰福音 5 章 24 节和约翰一书 3 章 14 节中看到相同的意思。
我们可以这样来思想,在末后普遍复活的日子,所有死人都要起来,我们不朽的灵魂,重新与我们的身体联合,按照约翰福音 5 章 28 到 29 节,那些行善的复活要得奖赏,那些作恶的复活要定罪,两者都是以复活的身体,有意识地永远活着。
但是,圣经称那些义人的结局为生命,称那些恶人的结局为死亡。区别不在于他们是否永远存在,是否有意识或经历,而是在于他们跟上帝的关系。如果我们在上帝的祝福之下,圣经说我们是活着的,如果我们在上帝的咒诅之下,圣经说我们是死的。因此,永生是在与上帝祝福的关系中,永远有意识地存在。但是有什么祝福呢?祝福的生命是什么样呢?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抱着幻想,以为我们永远与上帝在一起就是在漂浮在云端等等。其实,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复活的身体,没有沾染过罪、不会死亡、没有疾病的身体。我们会永远活着,永远不死。我们将住在一个新地上,具体细节我们捉摸不清。我们不知道所有的细节,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会有一些责任,我们将和基督一同做王。我猜想,既然是一个新的宇宙,我们将会和上帝创造的整个宇宙有互动关系。因此,我猜想,会有一些特别的事情,让我们去做。但是,根本上,新约强调的不是我们做一样有趣的事情,我相信那些事肯定引人入胜而且完善臻美的,但是,新约所强调的是,上帝要与我们同在,我们要与祂面对面,与祂相交,将是我们永远的喜乐和满足。— 汤姆·史瑞纳博士
著名的神学家路易斯·伯克富,生活在 1873 到 1957 年间,在他的著作系统神学第 6 部分,第 5 章中,这样描述永生的最后阶段,这永生最丰富的光景,就是享受与上帝的相交……他们要在基督里,面对面看到上帝,在祂里面找到完全的满足,在祂里面有喜乐,而且要荣耀祂……将有较高层面上的认知和相交……每个人的喜乐是完全的和满足的。— 路易斯·伯克富
从一些方面来看,似乎是很奇怪,圣经没有常常谈到永生的性质。毕竟,对那些悔改在基督里有得救信心的人,永生是福音提供的最大奖赏。但实际情况是,圣经倾向于从相当一般的角度来谈论永生。启示录 21 章 3 节和 4 节告诉我们,上帝要和祂的子民同住,将没有死亡和悲哀,我们会有新的身体,我们将完全脱离现在罪的污染和影响,但是具体细节呢?实际上,圣经几乎没有讲到这一点。相反,大多数地方是鼓励我们,相信上帝是善良的,不要太多推测祂为我们预备的奇妙恩典。听听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12 章 2 到 4 节所说的话,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哥林多后书 12 章2-4 节)
注意,这里保罗所谈到的经历,在天堂听到的是隐秘的言语,人类的语言没有办法完全表达。此外,第三层天所包含的是人不可说的,上帝把这些奥秘保留起来是如此的奇妙。
这只是在天堂,身体复活前的居间之境,如果天堂的奥秘都没有显示,那么我们最后阶段的奥秘又会有多少呢?谁能够想像,当基督再来的时候,生命是何等的奇妙呢?圣经告诉我们,将没有悲哀、没有苦难、没有失望、没有死亡。这些事情是如此的奇妙和真实,但是圣经却没有具体地告诉我们关于将来很多细节的东西。既然已经查考了永生的时间和质量,接下来,我们要看看我们最后的主题,我们永远居住的地方。
地方
圣经常常提到我们永远居住的地方是,新天和新地。这个词语使用在以赛亚书65 章 17 节和 66 章 22 节,彼得后书 3 章 13 节,以及启示录 21 章 1 节等经文中。这个天地的乐园给横跨圣经的故事情节带来了圆满的结尾。历史从创世记 1 章 1节,上帝创造天地开始,接着,人类堕落犯罪带来污染,不再适合上帝居住,圣经其余的部分就是告诉,人类和创造物都在等候救赎的故事。一旦耶稣基督再来,最终的结果就是,天地被救赎,要更新,从而上帝最终将与复活的子民在地上同住。在马太福音 6 章 9 节和 10 节,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就表达了耶稣心中的这个目的,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 6 章 9-10 节)
目标永远都是,上帝的国度,既完全彰显在天上,就是天使和众圣徒的灵魂所在的地方,也会最终完全彰显在地上,就是我们在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教导我们说,要祈求上帝的国降临在地上,祷告祂的旨意要在地上被遵行,如同在天上被全然遵行一样。
虽然圣经没有经常提到新的创造,但是有提到的地方,讲的就很清楚,被救赎的人类最终的目的地不是在天上,而是在被更新的地上。例如,在以赛亚书 65 章17 节到 19 节,我们看到上帝的子民要住在更新的圣城耶路撒冷。在启示录 21 章 2节,我们看到这个新耶路撒冷将出现在新地中。看看约翰在启示录 21 章 1 到 5 节中所说的,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 上帝那里从天而降,……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 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 上帝。 ……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启示录 21 章 1-5 节)
这里,我们看见上帝在天上预备新耶路撒冷,一但新地准备好的时候,上帝要将新耶路撒冷从天带到地上,作为上帝与百姓同在的居所,百姓也居住在地上。如果上帝的计划只是把我们永永远远提到天上,就没有必要有一个新地。但是就如我们在经文当中读到的一样,上帝使一切都更新了,包括世界本身,要成为我们永远的家。
早期教父奥古斯丁,著名的希坡主教,生活在主后 354 年到 430 年间,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第 20 卷第 16 章中,这样描述了将来的新地:随着世界本身的更新,变得更好,适合容纳人类居住,人类自己的肉身也被更新,变得更好。— 奥古斯丁
将来有一天,上帝会将一切都更新。我们尤其在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优美词语中,可以看见这一点,“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基督教关键的、核心的、根本的观念,就是我们生活在盼望中,等待天上的事将来在地上实现:就是一切在天上所行的,都尊上帝为圣,一切都是正确无误,有公义,荣耀,真理和慈爱掌权。作为基督徒,我们的盼望,我们切实的盼望,就是这些行在天上畅通无阻的事,将会成就在地上,这是圣经应许我们的,新的创造,我们永恒的家园。— 约拿单·潘宁顿博士
新地是我们最终的家园,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个事实,就很容易使我们与现实的物质层面分离,认为身体存在于地上会很辛苦,而不是祝福。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地球本身是我们永恒的家,那么我们会看到现在的世界是个祝福,是预先品尝上帝在将要来的世界中为我们存留的美善和祝福。
总结
本课关于使徒信经的讨论,我们主要集中在救恩这个主题上。我们从罪的问题、上帝恩典的礼物、以及人的责任方面,谈了罪得赦免;我们也透过查看死亡的咒诅、福音的生命,以及在基督里的救赎,探讨了身体复活的教义;我们最后查考了永生的本质,包括永生的时间,质量和地点。
从本课关于救恩的讨论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使徒信经强调了教会在几千年中一直维护的、共有的基督教信仰告白中的根本部分。当我们与别的传统或宗派的基督徒谈话时,如果我们心里保持这些共有的教义,就会发现,我们与那些确认使徒信经的人拥有坚实的合一基础,也能更正那些怀疑使徒信经的人。此外,我们强调这些救恩的根本教义,会帮助我们看到更大的图画,看到上帝在这个世界中所做的,找到更多更多的理由,为上帝的慈爱和恩典来颂赞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