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考量了使徒信经能够作为教义标准的方式,我们就准备来谈谈它的根本性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成为其他神学观点的逻辑基础。
逻辑基础
思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与一条河流及其源头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逻辑基础就像是一条河的源头,他们是其他思想概念的源泉。有逻辑依赖关系的思想概念就像河流一样,从源头自然流淌下来,因此,我们说一个思想概念作为另外一个思想概念的逻辑基础,意思是我们能够从逻辑基础的概念衍生一个合理的论点,建立其他逻辑性依赖的思想概念。例如,使徒信经里没有很明确地提到有关圣父的很多东西,只是说,“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创造天地的主。”
但是这些教义形成了我们对圣父很多其他信仰的逻辑基础,例如,以上帝是创造天地的主为基础,我们也能正确地相信他对天地有主权,而且起初的创造是好的, 以及我们能够透过自然界了解上帝的事情。
我们可以透过观看一棵树来举例说明逻辑基础教义的价值,把地面本身想像成圣经,把树想像成从此而生的神学,树干以及大的树枝,代表最基本的教义。这些教义是单单基于圣经,单单依赖圣经,但是大的树枝分成很多小的树枝,这些小树枝就是从大的树枝顺着逻辑而流淌出来的信仰。当我们看到树叶时,就像看到依赖小树枝而来的思想概念。我们用这样的画面来看时,从使徒信经开始的重要性就比较清楚了。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大的教义,把树的形状固定下来,深深扎根于圣经里面。
这对我们意味着两件事情,第一,可以帮助我们看见我们神学系统中各种不同确信之间的关系;第二,可以帮助我们以这些次要的思想概念和我们的基要信仰相和谐一致的方式,来考量那些圣经非核心性的教义。
使徒信经中的教义清晰表达了基督教真理的核心。它包含了三一真神,圣父、圣子和圣灵。使徒信经实际上起源于主后第二世纪, 在那个时候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到最后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形式。它包含了主耶稣的道成肉身,赎罪之死,复活得胜和将来再临。它包含了罪得赦免。它包含由那些在基督里被重生、组成彼此相交的教会现实。因此,我认为没有任何的措施,会比定期的重温和教导使徒信经,并突显这些教义真理,更能够使得教会健康稳固。 [詹姆斯·巴克博士]
既然我们已经从使徒信经的基础性查看了它重要性,下面我们准备讨论信经教导得到普遍性的确认。
普遍性
判定真理事实的一个方式就是看不同的见证人怎么说。越多的人证明一个思想的真理性,我们就越有可能相信。其实,神学中也是这样,当我们试图决定我们应该信什么时,知道人们在整个历史中所信仰的,以及现代人所信仰的是什么会很有帮助。就使徒信经来说,其教义陈述已经被很多地方的大多数基督徒所确认。
我们要从三个历史时期来探讨使徒信经中信条的普遍性,首先,我们要看看这些信仰根植于新约圣经;第二,我们要看看这些信仰被整个教会历史中的大多数基督徒所确认;第三,我们要看看现今他们继续刻画教会的特征的方式。我们先从新约圣经开始,确认这些教义和它的一致性。
新约圣经
从教会的早期开始,对于基督和使徒的教导存在不同意见。这些不同的意见有些是从教会外部引起的,有些是从教会内部引起的。比如,保罗常常写信反对有些犹太族的基督徒要求外邦信徒接受割礼,就像加拉太书5 章记载的。在彼得后书2 章,彼得警告说在教会中会有假师傅。新约圣经中充满了耶稣和门徒纠正不同人错误思想的例子。
当主要的信仰遭到危机时,教会中的错误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和新约的作者们非常在意更正基础神学上的错误。显着的事情是,他们所提供的更正,彼此之间完全相同。不管这个时候在教会出现多少假师傅,新约展示了教义上可靠的统一性。
教会确认这些书卷作为正典的过程,实际上花了多个世纪,而非是一个简短的时期,这个事实表明教会在其判断上具有相当程度的核心一致性。这不是一个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就解决的问题,事实上,这是过去2000 年来教会内部学者们斟酌了很久的问题。然而, 在我们谈论新约自身具有的核心一致性时,人们不得不承认新约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视角。我认为它们之间的不同视角,实际上并不会产生各教义之间的彼此抵触。你只是从新约里得到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重点,按不同的方式来讲论现实,和现实的不同层面而已。简单说,在不同的新约书卷之间,我个人的判断是它们至少没有什么显着的相互抵触。 [大卫·鲍乌尔博士]
根据这种统一性,当新约圣经本身确认使徒信经中的信条时,就可以公正地说这种确认是普遍性的。一致公认圣父、圣子、圣灵的神性,同时又坚持只有一位上帝。四福音书都表明了信经所列基督的感孕、降生、人生、事工、受死、复活以及升天的事实。新约全部的书卷都支持信经关于教会和救恩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