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论述三位一体中的圣灵这一课,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探索了圣灵论的历史发展,关注的是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现在我们准备好来讲最后一个主要话题:在教会历史上正式的圣灵论的发展。
四、教会历史
在头几个世纪,初期教会努力解释和概括圣经对圣灵的教导。圣经总是教导说只有一位上帝,圣父、圣子和圣灵都是同一位上帝。但是,很明显这是一个复杂和充满奥秘的观念,因此基督徒常常对于如何解释和定义这一点有意见分歧。
我们要分四步看圣灵论在初期教会历史中的发展。首先,我们要看使徒信经对圣灵的证实。第二,我们要探索得到正式阐述的三位一体教义。第三,我们要看这教义是如何反应在尼西亚信经当中。第四,我们要提到三位一体在本体和实施之间的分别。让我们首先来看使徒信经。
使徒信经
使徒信经源自地方的洗礼信条,日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主后200年。这些信条是要求初信之人受洗时要确认的。一些古代的记载表明,一个人受洗时,他/她应表明三种确认:一种与圣父有关,一种与圣子有关,另一种与圣灵有关。而使徒信经的结构是围绕这些确认建立。按这样的结构,它在礼仪方面把圣灵放在与圣父和圣子同等的地位上。使徒信经这样做,是因为它反映出初期教会的信念,就是圣灵是在非受造的上帝当中第三位独特的位格,与圣父和圣子有同等地位。
而且,在使徒信经的结构之内,三位一体每一个位格不同的工作都列在祂的名下。因此使徒信经说圣父是创造天地的主。关于圣子,使徒信经列举了祂的受孕、出生、死、埋葬、复活、升天和将来再来。使徒信经提到圣灵是为教会负责,把救恩应用在信徒身上的那一位。
使徒信经指出圣灵是三位一体中一位完全的成员。使徒信经的轮廓无可否认是三位一体性质的:“我们信上帝,全能的圣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们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因着圣灵感孕……我们信圣灵;信圣而公之教会;信圣徒相通……等等。”,因此当中三位一体的模式是非常清楚的,对于这三个位格每一位发挥的主要作用都有一些阐述,因此圣父是创造天地的主;圣子是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成长,并且作为为罪献上的祭物死在十字架上;圣灵的角色实际上现在首要表现在教会,圣徒相通,罪得赦免,以及在今天基督身体的作为上。
—西门·沃伯特博士
尽管事实就是,使徒信经指出圣灵完全的神性以及祂完全的位格,但它仍没有提供对三位一体教义的清楚定义。它包含所有正确的元素,但是并没有制订出教会最终接受的词汇。结果就是,即使人不认同圣灵是第三位不同的位格,与圣父和圣子有同等地位,但他们仍可以说他们认同使徒信经的说法。
提到使徒信经如何反映出在教会历史上圣灵论的发展之后,就让我们来思想得到正式阐述的三位一体教义起初的阶段。
三位一体教义
上帝以三位一体存在,这是极奥秘的事,这是如此远超我们的经历,以至于我们很难思想这一点,更不用说加以说明了。所以初期教会为了能讨论他们对上帝的信念,对他们有用的,就是找到一致的方式讲述上帝。初期教会在这方面极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得益于初期教父神学家特土良的作品。
特土良是一位著述甚丰的基督徒作家,生活在大约主后155年到230年之间。他使用并推广了拉丁文trinitas(TRIH-nih-tahs)这一术语,以此来指圣经对上帝作为圣父、圣子、圣灵存在的教导。Trinitas这一个词可以翻译为“三”或“三元”,但是在讲到上帝的时候,我们把这它翻译为“三位一体”。
特土良也使用了拉丁文persona(per-SOH-nah)这一个词,我们把它翻译为“位格”——用来指圣父、圣子和圣灵不同的位格。他使用了拉丁文substantia(sub-STÆNT-ee-a)一词—意思就是本体或实质—来指上帝的存有,是圣父、圣子、圣灵所共有的。这就是传统上三位一体的定义是如此说的原因:
上帝有三个位格,但只有一个本体。
当然,教会并非没有经历艰难就达成了对三位一体的这种认识。在导致这种定义之前的对话当中,圣灵常常处于争论的中心。有一些人,例如第四世纪的神学家,赛巴斯特的尤斯塔修斯错误地相信圣灵既不是自存的上帝,也不是一个受造的生命。就连教会的信条也没有提供许多细节,让全体基督徒可以确认。例如,使徒信经仅仅说“我信圣灵”。最早的尼西亚信经是在主后325年由第一次尼西亚大会写成,只是说“我们信圣灵”。
因着这种不够清晰的结果,人引发许多争论,说明三位一体教义的细节。事实上,这争论如此激烈,以至于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统治期间,以及在他去世之后不久,教会中许多人实际上是拒绝了三位一体的教义,至少拒绝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形式。在主后351年召开的第二次舍米安大会,以及在主后357年召开的第三次舍米安大会都通过了那称为是“亚流派异端”的教义。这种教导否认圣子在神性之内完全的成员身份,否认圣子与圣父有同等的实质或本体。在历史的这个时期,教会的许多部分普遍拒绝了他们之前接受是符合圣经的那种三位一体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