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敬虔的模式
毫无疑问, 圣洁是圣经其中一个中心主题。“圣洁”一词在圣经中出现超过600次, 如果把这词派生而出的“圣洁的”, “分别为圣”计算在内, 出现次数就超过700次。除非认识到神是圣洁, 这位圣洁的神刻意要作成一群圣洁的百姓, 在一个圣洁的天堂与他永远生活在一起, 否则人就不能明白圣经。以色列整个敬拜体系是围绕圣洁运作, 这就是为什么人会看到有圣洁的民(祭司), 圣洁的衣服, 圣洁的土地(迦南地), 圣洁的地方(帐幕/圣殿), 使用圣洁的器皿和圣洁的物件, 庆贺圣洁的日子, 靠圣洁的律法生活, 好使他们可以作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子民的原因。
按最基本的含义, 圣洁的意思是分别。这是一种描述空间的说法。某人或某事是圣洁, 这就是说他/它是分别出来的。1863年, 亚伯拉罕.林肯在盖茨堡演说中宣告, 在宾夕法尼亚州美国内战的战场是“圣地”。因着在盖茨堡发生的事件意义重大, 墓园山脊(CemeteryRidge)和小圆顶(LittleRoundTop)这两处地方要被永远分别出来, 不再是一般或平常的地方, 而是成为具有特别意义, 分别为圣为进行特别纪念的地方。在盖茨堡的战场要成为圣地, 一个分别出来的地方。
类似地,神是圣洁的,因他超越一切,与他所造的一切都不一样。他是分开和特别的,不是平常或普通。他是神,除他以外没有别的神(以赛亚书45:22)。我们蒙召要成为圣洁,因为神是圣洁的(利未记11:40,45;19:2;彼得前书1:15-16)。我们圣洁的神把我们分别出来,要我们反映出他的圣洁,虽这反映并不完全。
得到了圣洁,仍然在圣洁中长进
很重要的,就是要在本书一开始的地方认识到 (我们要在后面各章中一次又一次看到这一点), 在一种意义上, 我们已经在基督里成为圣洁。
基督徒讲到“成圣”的时候, 我们通常指的是类似“在圣洁中长进这过程”这样的事。神学家们在好几个世纪时间里, 已经在称义 (一次宣告我们为义) 和成圣 (成为义的持续过程) 之间作了区别。这是一种很好的说法,我在本书就是这样使用“成圣”这说法。但是新约圣经使用“成圣”这动词或名词时, 通常指的是因我们属于基督, 神拯救的工作已经对我们成为实在。按照希伯来书10:10的说法, 通过耶稣基督一次献上他的身体,我们就一次永远成为圣洁。在使徒行传20:32和26:18,“成圣的人”看起来就是真基督徒的同义词。在其他地方,“圣徒”是那些已经在“基督耶稣里成圣”的人(哥林多前书1:2)。所以保罗可以把成圣与被洗净和称义等同起来(6:11)。当我们因信与基督联合,他就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1:30)。
按这样想,每一个基督徒都是成圣的。我们已经被分别出来,不再是普通或俗的。一些神学家把这种通过与基督联合成为圣洁的恩赐称为我们“确定性成圣”。但这种确定性成圣并没有让我们不需要有持续的“渐进性成圣”。在基督里每一个相信的人都有了一次永远的地位上的圣洁,每一个基督徒有了这种新的身份,都得到命令,要在持续整个一生的成圣过程中长进(腓立比书2:12-13)。正如大卫.皮特森(DavidPeterson)所说:“相信的人是确定性向神分别为圣,为的是活出向神献上和圣洁的生活,把荣耀归于他。”换言之,成圣是我们已经成为的,以及我们必须要成为的样式。
但到底我们努力要成为怎样的人?神拯救我们,要我们成为圣洁,我明白这一点。我们必须成为圣洁,就像神是圣洁一样,没错。我们要分别出来服事神,这听起来很好。但圣洁实际上看起来是什么样子?让我们努力把这从高高在上的神学平流层带下来,接上地气,与我们在其中敬拜、工作和游戏的这地上联系起来。我开始的时候要举几个例子,表明圣洁不是什么。
1.圣洁不是仅仅守规矩
“仅仅”这词至关重要。圣洁不亚于遵守命令。毕竟耶稣没有说:“如果你们爱我,就要放弃规矩和宗教,做任何让你们自己感觉良好的事。”他而是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4:15)所以圣洁的人顺服,但这与仅仅守规矩并不一样。敬虔不只是基本的道义和做好人。法利赛人外表讲求道德,但他们的内心常常远离神(马可福音7:7)。张伯伦向希特勒姑息让步的时候,他是一个好人,但很难说他是历史上其中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在考虑了方方面面之后,我希望我的邻居是一个讲礼貌、种树、按时交税的人,看普通级电影,而不愿我的邻居是酗酒成性的隐士、斗鸡赌博、穿衣服就像要赶场参加文艺复兴盛会。但圣洁不只是中产阶级家庭价值观。
人太容易就把打信心这美好的仗变成靠逐件完成任务成圣。除掉一些坏习惯,培养一些好习惯,然后你就大功告成。但一份道德清单列表并没有考虑到内心偶像的问题。它甚至可能没有把福音作为考虑的一部分。而且无可避免的就是,靠着逐件完成任务获得的灵命是高度选择性的。因此你的结果就是感觉已经成功做到了成圣,因为你一直不吸毒,已经减肥,在慈善机构服务,放弃使用发泡胶饭盒。但你忽略了温柔、谦卑、喜乐和在性关系方面保持纯洁。神没有真正进入你的内心。如果我要求基督徒每天读两小时圣经,扔掉他们的电视机,卖掉他们的产业,收养三个孤儿,搬到公社居住,我写的这样的书很有可能会热卖。我们喜欢列表清单。我们一些人喜欢被人修理,然后一字一句被告知需要做什么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属灵巨人。这种劝勉一开始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长远证明是无效。仅仅守规矩,这并不是解决办法,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圣洁简化成为一种小小的道德重整。
2.圣洁不是一代人效法另一代
因为我是年轻人(算是吧),写作的风格挑战年轻人(还有其他人),年长的基督徒可能就会很容易认定这本书讲的是过去事情是如何美好。但正如比利乔尔的歌唱的那样(看,我没有那么年轻!):“从前的好日子并不总是好,明天也不是看起来那样糟。”追求圣洁并不是一种堂吉柯德式的努力,要重新营造出1950年代的氛围,更不用说要重新营造1590年代的氛围了。
当然,我们可以向从前历世历代的人学习,受益良多。我常常去看清教徒或改教家,或我祖父母的那一代人,从中寻找神学或道德方面的榜样。但向清教徒学习,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像他们那样说话,像他们那样穿衣打扮,或像他们当中一些人那样废除圣诞节。要成为圣洁,这没有捷径可走,靠着尝试重新再现某个已经过去年代的光辉岁月,这样的捷径是行不通的。“要是事情能像过去那样就好了。”在正派性关系的公众标准方面,事情回到从前可能对人有帮助,但从前美好的日子在种族关系方面并非如此美好。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洞见,但也有他们的盲点。我们需要智慧,学习好的,避免糟糕的。所以,是的,我认为过去的基督徒通常在某些方面更关注个人圣洁,但神要我们重新营造出他们的世界,或者重新引入对打牌和禁酒的一切严格规定吗?对此我有怀疑。
3.圣洁不是泛泛的灵命
有没有一种说法,能比“要属灵,不要宗教”这口号更善于偷偷带来教义混乱和道德松懈?当然,对一些人而言,这意味着“我要有一种与神的关系,是个人化、改变生命的,而不仅仅是上教会。” 但更经常的是,这种说法隐含着一种对神学标准,道德绝对要求和有组织信仰的不悦。按当代的行话,属灵意味着对神秘持开放态度,对“属灵的事”,例如祷告、医治和内心平安感兴趣。
真正的属灵, 意味着通过与父和子相交而被圣灵改变。如果你对灵命感兴趣, 你的优先次序就应当是在圣洁中有长进, 这长进是从圣灵而来。义是基督徒作主门徒的目标。史哲罗(R.C.Sproul)观察说:“在今天的基督教世界里, 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可能很极端, 但许多人已经对我说,他们要作有伦理、有道德、属灵甚至敬虔的人, 但似乎没有人想谈论成为义。”靠着圣灵使人归正的恩典得救,有圣灵绝对的担保为印记, 靠着圣灵内住的大能成圣——这就是属灵的意思。
4.圣洁不是“找到真我”在世俗的西方社会,真正的好人就是已经学会作真我的人。例如,为《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撰稿的安娜.坤德伦(AnnaQuindlen)对一群毕业班学生有这番话要说:
你们每一个人就像你们的指纹, 人人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要按任何一种步调行?我们喜爱同一个步调, 这是我们最大的咒诅, 是危害我们的一切事情的源头。它是恐同症、仇外、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恐怖主义、形形色色顽固的源头, 因它告诉我们, 做事、看待事物、表现和感受, 这一切只有一种正确方式, 而实际上唯一正确的方式, 就是感受你里面自己的心跳, 聆听你内心定音鼓的说话。
我确实感到坤德伦女士对我里面那小小的定音鼓盛赞有加。但如果你的调音鼓是恐同症、仇外、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那又怎样?或者所有的罪恶都能归咎于我们喜爱与人步调一致吗?——你认为所有坏人都有从众心理,所有好人都独行其事。如果你听从了坤德伦的建议,拒绝她列举的一切偏见,那又怎样?这是否让你成为另一种步调一致的失败者?你能听你自己的定音鼓,同时也听毕业典礼发言人的话吗?我想后现代主义的中心信条,就是只要你自己的鼓点与我的鼓点一致,你就可以按你自己的鼓点行进。
但如果你的鼓点与宇宙的神不一致,那又怎么样?人已经对我们说,我们所有人里面都有一个好人。一千部电影告诉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发现真我。我们已经从数不尽的电视节目学到,最大的呼召就是信自己。世界最肯定是强调圣洁的,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世界不强调圣洁。但这世界的圣洁并不是对神忠心,而是对自己忠心。对自己忠心,这一律意味着对另外一个人对宽容和多样性的定义忠心。
5.圣洁不是这世界的道路如果我们等待世界为我们开派对庆贺我们的敬虔,我们就绝不会在成圣道路上有进步。肯定的是,文化价值观有时会与圣经价值观有交集。西方社会不会容忍露骨的种族歧视,在穆斯林国家,同性恋被人看不起。在美国的圣经地带,上教会是受到鼓励的事。但“世界”并不是“我们身边的人”的同义词。世界代表这对抗神旨意的一切。按最简单的形式,这意味着“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欲,并今生的骄傲”(约翰一书2:16)。或换另一种说法,世俗归根到底就是让罪看起来正常,义看起来古怪。一些国民和文化要比其他更好,但每一个社会都有一种巴比伦原则,是与神的儿女对抗(启示录17-18章)。
世俗是一个严重问题。圣经说:“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翰一书2:15)。基督徒过去曾讨论世俗的问题,担忧它静悄悄的影响。但今天,如果你讲到用属世界的方式穿衣打扮,或用属世界的方式花钱,或追求属世界的娱乐,你必定会听到几乎掩盖不住的笑声。属世是我们祖父母那一辈紧张的问题,我们现在要救地球,没有时间让自己关注这些琐事。我们完全不相信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雅各书4:4)。
许多基督徒有一种错误观念, 就是如果我们成为更好的基督徒,人人就都会欣赏我们。他们没有认识到, 圣洁是要付出代价的。肯定的是, 你能聚焦在世人喜欢的美德之上。但如果你追求真正的敬虔, 就是看顾孤儿, 并且促进纯洁(雅各书1:27), 你就会失去一些你如此迫切要结交的朋友。成为活祭, 是圣洁、神所悦纳的, 这要求你抵挡要让你遵循它模式的这世界(罗马书12:1-2)。在结婚之前保守自己的纯洁, 在星期五晚上保持清醒, 为留在教会而拒绝晋升, 拒绝说脏话, 关掉电视机——这种事情是世人不明白的。不要期望世人明白。世人不会在你通往圣洁的道路上为你加油打气。
我们已经看了圣洁不是什么的五个例子。让我们现在来看积极的一面,看看圣洁实际上像什么。
1.圣洁的样式,就是神在我们身上的形象得到更新
亚当和夏娃是按神的形象受造(创世记1:26)。但在亚当的罪中,人类已经落入败坏(罗马书5:12-21)。我们仍然背负着神的形象(创世记9:6;雅各书3:9),但这形象已被扭曲(创世记6:5;传道书7:29)。成圣的目标,就是更新这形象。圣洁的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歌罗西书3:10),这意味着在仁义和圣洁方面长进(以弗所书4:24)。这并不是一切事情同时发生,而是我们变成神的形状,荣上加荣(哥林多后书3:18)。神是圣洁的,因此最基本的就是,成为圣洁意味着像神一样。这就是基督徒认识他们敬拜的那一位的品格和作为,这是如此至关重要的原因。如果你要知道圣洁像什么,你就要仰望神。
2.圣洁的样式,就是生活的特征是美德、而不是罪恶
在神的子民身上,像神一样的品格看起来是怎样的?回答这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看圣经中每一条命令和榜样。但更快的方法,就是检视新约圣经罪恶和美德的清单。这些清单提供了有用的概括,说明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圣洁。
以下是各种各样的邪恶,是恶人和那种不能进入神的国的人的特征:
- 马可福音7:21-22: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
- 罗马书1:24-31:污秽、同性恋、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谗毁、背后说人、怨恨神、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
- 罗马书13:13:荒宴、醉酒、好色、邪荡、争竞、嫉妒。
- 哥林多前书6:9-10: 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
- 加拉太书5:19-21: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
- 歌罗西书3:5-9: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恼恨、忿怒、恶毒、毁谤、口中污秽的言语、说谎。
- 提摩太前书1:9-10:不圣洁和恋世俗的,弑父母和杀人的
行淫和亲男色的,抢人口和说谎话的,并起假誓的,或是为别样敌正道的事。
- 启示录21:8: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
反面的,就是在神百姓身上看到的各种美德:
- 罗马书12:9-21:真正的爱、厌恶恶、亲近善、爱弟兄、恭敬人、火热、服事主、指望中喜乐、患难中忍耐、祷告恒切、慷慨、款待、祝福仇敌、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同心,不志气高大、俯就卑微的人、以为美的事留心去作、和睦、不为恶所胜、以善胜恶。
- 哥林多前书13:4-7:爱、恒久忍耐、有恩慈、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恶、不喜欢不义、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 加拉太书5:22-23: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 歌罗西书3:12-15: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彼此包容、彼此饶恕、存着爱心、平安、存感谢的心。
- 彼得后书1:5-7: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弟兄的心、爱。
你可以看到有大量交集的地方,以及一些共同的主题,让人看到相当清楚的画面,认识到敬虔看起来是怎样的。我们并没有看到具体的指示,讲到每天要祷告多长时间,把多少金钱给穷人。基督徒常常把圣洁与行动主义和属灵操练等同起来。虽然确实行动主义常常是圣洁的自然结果,属灵操练对于培养圣洁而言必不可少,但在圣经中敬虔的模式更明显与我们的品格有关。我们脱去罪,披戴义,我们除去肉体的死行,披戴基督。用更古老的说法,我们追求的是治死旧人,让新人的生命复苏。
你可以使用一个比喻,就是身体的成圣来思想圣洁。人的思想充满着对神的认识,专注在良善的事上。眼睛转眼不看挑动情欲的事,看到邪恶就不寒而栗。口说真实的话,拒绝流言蜚语、毁谤,或讲粗俗淫秽的话。灵里热切、坚定和温柔。内心充满喜乐,而不是绝望;忍耐,而不是轻易发怒;仁慈,而不是怒气;谦卑,而不是骄傲;感恩,而不是嫉妒。性器官纯洁,为了一男一女之间婚姻的私密保守。双脚朝前走,俯就卑微的人,离开无意义的冲突、分裂和狂野派对。双手快快帮助有需要的人,随时合起手来祷告。这就是对圣洁的剖析。
3.圣洁的样式,就是清洁的良心
我们没有按理应那样多多思想良心。但圣经关于“你头脑里那微弱声音”的教导,比你以为的要多。称义带来的其中一样极大祝福,就是在神面前有洁净的良心。羔羊的血能让魔鬼的控告变得沉默(启示录12:10-11;参见罗马书8:1;撒迦利亚书3:2)。但即使与神和好之后,我们仍须关注我们的良心。按照罗马书2:15的说法,我们都有律法写在我们的心上,所以我们的良心不是控告我们,就是为我们辩护。神通过良心对我们说话,我们忽略这声音,就让自己落在极大危险当中。
当然良心并不是无缪的。我们会有邪恶的良心, 并不转离罪(希伯来书10:22)。我们的良心会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不再为邪恶感到忧伤(提摩太前书4:2)。我们会良心软弱,对于其实并非糟糕的事感觉糟糕(哥林多前书8:7-12)。我们会有被玷污的良心,失去了分别对错的能力(提多书1:15)。良心并不能取代圣经,绝不可与圣经对抗。但无愧的良心是从神而来的恩赐。我们追求圣洁时,必须总要留意神通过温柔良心对我们说话的声音,这良心要受神的话语教导。它要让我们不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至关要紧的,就是基督徒的良心要清洁。所以保罗说: “我因此自己勉励, 对神对人, 常存无亏的良心。” (使徒行传24:16)。他经常提到他良心的见证, 说是他所“夸”的, 表明他道德方面的正直 (罗马书9:1;哥林多后书1:12;4:2)。保罗承认他的自我评价有可能犯错, 但对他来说很重要的, 就是要晓得没有任何事能控告他(哥林多前书4:4)。当我们违背我们对正确错误的感受, 即使我们的行动本身没有犯罪, 我们仍然是有罪。“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罗马书14:23)这意味着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现在做的事蒙神悦纳, 那么你这样做就是不可的。你绝不可忽略你的良心。
设想你从小到大都认为喝酒是错的,我的意思是指,你认为喝酒总是错的,就像你宁愿喝厨房清洁液也不愿喝低度啤酒一样。但现在你来到一家教会,这家教会说喝酒并不是犯罪,只要你到了合法年龄,不过量喝就可以。你应当怎么办?如果你确信圣经允许有节制喝酒,那么你就有自由喝酒(提摩太前书5:23;参见约翰福音2:1-11)。但如果你仍然感到这是很不好的,你就应当不喝。即使圣经亮了绿灯,你良心的红灯却绝不可干犯。这就是像哥林多前书第8第10章,以及罗马书14章这样的经文责备“良心刚强”的基督徒的原因,他们带领良心软弱的基督徒去做他们感到是错的事。危险在于,如果你在这件事上违背你的良心(即使圣经并没有禁止这行动),你就会学会在其他问题上违背良心。
让我从我自己的生活举两个例子, 是我已经努力 (有时我失败)聆听我良心声音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与电影有关, 第二个例子与约会有关。
我并不是电影迷,我看了相当多的电影,但如果我有一天晚上是自由的,我就宁愿读一本书,玩游戏,或者看体育节目,而不愿看电影。另一方面,我妻子喜欢电影,大多数是BBC的古装戏,还有其他相当无伤大雅的电影。但有时一些画面让我坐立不安。通常这些画面是关于性,或在某些方面与情欲有关。并不需要太深入,我就会有罪疚感。这是因为我是一个男人,更容易受到眼目试探的挑战吗?这绝对是部分原因。我敏感的良心是不是一个标志,表明我在成圣方面取得进步?我不肯定。我需要小心(特别在电影方面),不要自以为是认定我良心触痛,这就意味着其他人在看的就是在犯罪。但当我的良心刺痛,我就不应再看下去。软弱的良心若是浪费,这就太可惜了。
顺带说一句,在过往年间我已经学会了这一点,就是判断像电影、电视和音乐这些灰色地带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问一个简单问题:我能为此感谢神吗?(我们要凡事谢恩,难道不是这样吗?)不久前我和妻子上电影院,看夏天其中一部大片。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普通级电影,你很有可能会说,其实里面没有任何不好的地方。但这部电影有几个场面,非常关乎情欲和富有暗示。我看完这部电影(是在,整部都看完了),心里想:“我真的能为这部电影感谢神吗?”我并不是一个全然要抹杀乐趣的人。我喜欢欢笑,享受人生,我能为着球队、美食和某些喜剧演员感谢神。但我在想,在我们大多数娱乐节目之后,我们能真诚跪下说:“神啊,我为着这美好的恩赐感谢你”吗?这是我们需要思想的问题。
另外一个例子与约会有关。我妻子与我约会的时候, 我们在身体关系的界限方面有所挣扎。正如许多夫妻的情形一样(甚至像基督徒夫妻, 甚至那些接受训练牧会侍奉的人), 这挣扎在我们订婚之后反而加剧了。我向几位我敬重的基督徒寻求忠告, 他们一些人结婚了, 一些人像我一样已经订婚。对于“多远才过分”这问题, 他们的意见互相冲突。很明显, 发生性关系是不可的, 还有其他许多会导致发生性关系的事情。但基督徒应当在哪里划分界限?我现在知道了, 就算我们当时远远没有发生婚前性关系, 我在我们身体关系方面却没有做很好的带领。不讲别的, 就算我们的一些朋友能比我们“走得更远”, 事后没有罪疚感, 我的妻子和我仍然干犯了我们的良心。只是在婚后我们才清楚看到我们的罪, 我才能求我妻子和主饶恕。
关于婚前身体亲密程度的问题,我相信许多基督徒在客观上是犯罪,无论他们是否感觉到这一点。但我在后面要更多谈论这问题,我现在要你看到的,就是让人疑惑的选择,甚至可以接受的选择,当你感觉不对的时候,这对你来说都是有罪。基督徒不应去做,也不应强迫其他人去做他们良心告诉他们是错的事情。
4.圣洁的样式,就是顺服神的命令
说神注重的是关系,而不是规矩,这听起来真的非常属灵,但这却不符合圣经。圣经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命令。命令的目的并不是要压制与神的关系,而是为了保护这关系,印证这关系,明确这关系。绝不要忘了:首先神救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然后向他们颁布律法。神的百姓并不是通过遵守律法得救赎,而是他们得救赎,为的是让他们可以遵守律法。“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约翰一书2:3)我们可以终日谈论我们爱神,但如果我们不遵守他的诫命,我们就是说谎的,真理就不在我们心里了(第4节)。如果我们爱耶稣,我们就会顺服他的话(约翰福音14:23)。这就好像是,如果你爱妻子,就会遵守你的承诺,只要你俩仍然活着,就要对她忠心。在性方面要求忠心,这并没有败坏婚姻的关系,这促进和证明了婚姻关系。同理,神的命令是作为蒙恩之道颁布给人,使我们可以在敬虔中有长进,表明我们是爱他。
圣洁的标准是律法,特别是十诫。基督徒并不总是认同应当如何看待律法(我会在下一章对此有更多说明),但在历史上,教会已经把十诫放在对神百姓教导的中心位置,在教导儿童和初信的人方面尤为如此。好几个世纪以来,门徒培训的教导(要理问答)是根据三件事:使徒信经、主祷文和十诫。如果人要认识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内容,他们就要学习这三件事。如果人要了解如何活出圣洁生活,就要遵守由十诫概括的神的律法。
你可能会认为,背诵十诫对五岁孩童来说是一种痛苦操练,但出埃及记的“十句话”(十条诫命)是处于新约圣经伦理的中心位置。对耶稣和使徒而言,十诫是对神为每一处每一个人制定的道德计划的基本概括。当一位富有的少年人问耶稣,要承受永生他就必须做什么,耶稣回答说:“诫命你是晓得的,”然后列举了那称为律法第二块法版上的诫命(马可福音10:19)。他没有提到的唯一一条“水平方向”的诫命就是“不可贪恋”,这是因为他要揭露这位有钱人的贪婪。没错,在这情形里耶稣使用律法,要发挥它让人知罪的能力,超过任何其他方面,但这仍让我们看到,作为对神旨意的概括,十诫所处的地位(参见提摩太前书1:8-11)。
我们在罗马书13:9看到同样的事,在那里保罗一口气讲到四条诫命,还提到“别的诫命”。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保罗在第8节说:“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然后他接着讲十诫。遵守诫命,就是我们完全爱的律法的方式,而爱是圣洁的核心(第10节)。如果你看重爱,你就会爱慕遵守十诫。
5.圣洁的样式,就是像基督一样
如果圣洁的样式, 就是恢复我们身上神的形象, 那么圣洁的样式也是像基督一样, 这就不会让人感到惊奇了, 因为耶稣基督是那看不见的神的像(歌罗西书1:15), 是他本体的真像 (希伯来书1:3)。我们得救的整个目的, 就是我们要与神儿子的形象相符(罗马书8:29)。
我们在耶稣身上看到圣洁最好、最实际、最贴近人的榜样。他是我们爱的榜样(约翰福音13:34),我们谦卑的榜样(腓立比书2:5-8),我们面对试探时的榜样(希伯来书4:15)节,我们在受苦中坚忍的榜样(彼得前书4:1-2),以及我们顺服父的榜样(约翰福音6:38;14:31)。我们看到圣洁一切美德的完美基准都在基督身上。他总是温柔,但绝不懦弱;他勇敢,但绝不粗鲁;他纯洁,但绝不假正经;他充满怜悯,但绝不牺牲公义;他充满真理,却不牺牲恩典。他凡事顺服天父,为他的羊舍了一切。他顺服他的父母,遵守神的律法,饶恕他的仇敌。他从来没有发动私欲,从来没有贪婪,从来没有说谎。在基督一生中,特别是在他生命即将终结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用整个生命爱神和爱人如己。
如果将来人生路上某处你忘记了十条诫命,或不能想起圣灵所结的果子,或似乎记不起神任何具体的属性,你仍能只要记住耶稣基督的名,就想起什么是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