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从两点来看:第一,我们将要介绍最近的一些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提供了理解圣经盟约基本特点的背景;第二,我们也要看一看,这些发现怎样帮助我们了解神的国和神的约之间内在的圣经联系。让我们先简单描述最近的一些和我们研究圣经圣约相关的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有关旧约其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旧约不是一个神话故事,里面所记载的事件确确实实在天底下发生过的,而且就发生在古代中东地区。作为当代人研读旧约圣经最令人兴奋的情况之一,就是透过最近的一些考古发现,我们有幸比了解到更多有关圣经的古代世界。我们比过去的基督徒知道的更多。结果,我们发现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就增强了对旧约的理解。尤其是想要理解旧约中的圣约,这些背景就更显得更加重要。上个世纪里,发现了很多有关古代以色列周围国家的文化和文明,帮助我们更多的体察圣经圣约的突出特点。
许多古代文献帮助我们更彻底地了解圣约,但是,就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一组文献的出土,这些文献是宗主国和附庸(诸侯)国的条约。其实,不要让这些术语困扰你,“宗主国”一词和拉丁文的“凯撒(Caesar)”、俄文的“沙皇(Czar)”、德文的“皇帝(Kaiser)”都是同一个词根,简单的意思就是“皇帝”。当然,“附庸(诸侯)国(Vassal)”一词的意思是“臣仆、从仆”,或者在此处的意思是,“皇帝的臣仆”。一个宗主国和附庸(诸侯)国的条约是一个大国王(宗主国)和一个小国王或国家间所达成的国际协定。在这些条约内,小的国王和国家是大的国王的臣仆。
圣经中的古代世界是一个王国的世界,从很多方面,这个政治现实在古代近东地区占主导地位,以致影响人们生活中几乎每一件事情的思维方式。若是论及到王国的形成过程、维系方式、以及治理方法,情况就更加如此。古代世界,一些强大的国王,象埃及法老、赫人有势力的国君、以及亚述的帝王,往往会透过占领或吞并临近弱小的国家和城邦来扩张他们的王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际关系都用一摸一样的方式来处理,但是,大多数这样的关系都要透过我们现在所说的宗主——附庸国的条约来形成和处理。宗主国和附庸国的条约对学习旧约很重要,重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只特别涉及一个主要的思想:就是宗主国和附庸国的条约是国王设计来治理他们的各诸侯国的。
为了帮助领略一下这些君王治理的特色,我们先来描述一个典型的宗主国和附庸国间条约的内容。几乎毫无例外,这些古代条约的范本都遵循三个有轨可循的模式。第一,条约的开始就会强调国王向他的附庸国所显示出王的慈爱和善良。在条约起初的导言里,国王把自己看成是配受赞美的荣耀的君王。历史上有一段时期,导言后面还紧接着一个有关历史的序言,在序言里,国王会历数他为子民所作的许多历史公绩。
宗主国和附庸国的条约的第二个主要部分主要集中在要求附庸国的忠心上面,条约清楚地说明附庸国需要顺服的方面,详细列出规则条令,解释附庸国怎样按照期望要求生活在宗主王国里面。
宗主国和附庸国的条约的第三主要部分,强调附庸国忠心以及不忠心所导致的后果。条约应许忠心的仆人将来会得到祝福和报偿;同时,条约也威吓不忠心的仆人要从他们的国王受到种种的诅咒和惩罚。
当然,条约中还包括其他的部分,比如,为条约文件提供安全妥善的保存,祈求神做为见证人来看顾条约中的条文,以便条约得以执行而不被忘掉。然而,宗主——附庸国之间关系的中心是用下列这种方式来表述的。强大的国王宣称他们对较小的附庸国及其国王负有仁义慈爱,因为这种仁爱,宗主国要求他们的附庸国要忠心,对于附庸国的忠心和不忠心,他们列出很多积极和消极的后果,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宗主国和附庸国条约的这三个主要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明白旧约中圣约的性质,以及他们如何与神的国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