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使徒行传的文体特质,我们现在来看第一世纪与现今时代的[不连贯]如何地影响我们应用使徒行传的教导。
不连贯
我们读圣经时,常要记住的一点是,圣经虽是为我们而写,却不是直接写给我们的。我们知道使徒行传直接的原本读者是提阿非罗和第一世纪的一些群体,因此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们读路加的作品时,好像是隔着一层在读;整个情况好像是路加对他们述说,而我们只是无意间听到,并不是路加直接对我们说的。因此,我们理所当然会发现,使徒行传里某些教导对我们的意义,绝对不同于它们对提阿非罗和其他原本读者们的影响。如果我们只是把所读的照单全收,而不去考虑这些背后许多差异的话,我们经常就会把上帝的话曲解,导致一些有害的误用。
我们要以两点来总结路加的时代和我们所处环境之间的中断、不连贯性:第一,我们生活于不同的时代;第二,从第一世纪以来至今,世界已有许多的变迁,因此我们乃是处于不同的环境,与路加写书时的背景状况极为不同。我们先来看我们身处的时代,与使徒行传原本读者的时代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时代
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上帝的国度至今已经大为扩展,超越第一世纪时的状况。这个事实就导致我们目前所面对的和使徒行传原先的光景是有所不同。有一点很重要,是我们要记住的,使徒行传的重心人物是使徒,他们是第一世纪时基督授权的见证人。在救赎历史里,上帝透过使徒作了许多事,是那个时空所特有的。它们好像是盖建筑物之前的破土,或立下根基,以后就不必再重复这么作。举例来说,使徒的存在就独见于那个时代,下一课我们会看到,以后的时代就不再会有新的使徒存在。首先,因为要能够资格承担使徒的职事,那个人必须要亲眼见过复活的主耶稣;其次,他必定是由上帝亲自指定成为使徒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使徒行传教导我们要尊重和顺服教会的领袖们,可是现今我们当中并没有使徒的存在,所以我们最能作到的,就是顺服新约圣经里使徒所写的见证。
可惜的是有许多基督徒团体却以使徒行传的记载为生活榜样,认为世时代代的基督徒都应该完全效法。例如使徒行传第2章1到4节教导,五旬节那天圣灵以奇妙显著的方式浇灌下来,那些领受圣灵的人开始以不同的语言和乡谈宣讲上帝的福音。这是圣灵初次浇灌时所发生的独特事件,为的是让使徒们和当时的信徒得着能力,得以服事基督。使徒行传里也记载一些类似的事件,但都是使徒们服事的结果。使徒行传一贯教导的是,每个信徒要领受圣灵,为的是内心被上帝更新改变,成为祂的见证。使徒行传并没有持续强调领受圣灵应该要有怎样的外在表现。但是现今有些教会仍然坚持,领受圣灵以后必须伴随着以不同语言或方言来宣讲福音。虽然其意颇善,但基督徒如果不了解第一世纪和现今乃是不同的时代,他们常会以不合宜的方式,硬是要把使徒行传的教导全然应用于现今的教会里。
不同的环境
我们和使徒行传原先的读者们处于不同的时代,除了这点以外,我们也处于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使徒行传所有的事迹都发生于第一世纪,路加所记载的许多事情因此也是受限于当时的文化和历史状况。
只是历世历代有些基督徒团体为了忠于使徒行传的教导,极力要恢复第一世纪时教会运作的方式。例如使徒行传第5章42节提到教会在各人的家中聚会,因此有些基督徒就认为现今的教会应该在各人家中聚会,而不是到礼拜堂去。又如使徒行传第6章1节讲到耶路撒冷的教会供应膳食给寡妇们,有些基督徒因此就坚持每个教会在其事工里也一定要包括对寡妇的膳食供应。当然教会在各人家中聚会或照顾寡妇的膳食需要并没什么不对,不过我们还是要认清,第一世纪的教会这样运作乃是受制于当时的环境,好比说因着外在的逼迫使得他们必须在各人的家里聚会;现今在世界各地,如果没什么外在逼迫,教会也无需在各人家里聚会。如果景况类似,我们按着圣经的原则,仿照他们所行的,那是合宜的;如果景况不同,我们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用圣经的原则。
事实上,在使徒行传里我们也看到对同一个圣经原则,却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例如使徒行传第2章44到45节,路加描述耶路撒冷的教会成员凡物公用。但是在使徒行传其它地方我们也看到使徒保罗所建立的许多教会是在富有的人或城市领袖的家里聚会,章节里并没有提到他们是共同生活,资源共用,也没有评论那种方式才是对的。从一开始,教会就认清对于同一个圣经原则,必须依着当时的环境状况而有不同的应用,那才是合宜的;因此我们也应该思考适合的应用方式,而不是一味死板的仿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