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历史场景
我们已经谈过路加的作者身份,现在要来看使徒行传的历史场景。路加是什么时候写使徒行传?他是为谁编写这卷书?
我们要以三个方面,来探讨使徒行传的历史场景。首先,我们要考查使徒行传成书的日期,路加到底什么时候写使徒行传?其次,我们要探讨这卷书的原初读者;第三,我们要了解这个读者的社会背景。这三个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路加与那些事迹的关联性,也使得我们更深入而充份的了解福音在第一世纪造成的影响。让我们先来看这卷书写作的年代。
日期
许多人对于使徒行传是在什么时候写成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把新约学者们的观点区分为两大类。一派认为路加是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毁以后才写使徒行传;另一派则认为他是在主后70年圣殿被毁之前写成那卷书。主后70年发生的悲惨事件是犹太历史里非常重要的部份,也因此我们要由这个方面来查看这些学者们的不同观点。我们先来看路加在主后70年以后写书的可能性。
主后70年以后认为路加是主后70年以后才写书的学者们是依据一些情况而提出他们的看法。例如许多人认为使徒行传里的积极语气显示该书写成于主后80到90年之间。就此观点而言,使徒行传对于初代教会的积极描述,使得它不可能是在较早的年代写成的。相反的,它对于初代教会怀旧回顾的叙述,显示写作的年代和事情的发生之间,已隔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个看法忽略了使徒行传是以沉稳的笔法叙述教会内外所经历的各样问题。
那些认为使徒行传是主后70年之后的作品的人相信书里有些资料是依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著作。
约瑟夫的相关著作,成书的日期不会早于主后79年,而直到主后85年以后才广为流传。因此那些认为使徒行传是依据约瑟夫作品的人,由此推论使徒行传写成的日期不会早于主后79年,很有可能是在主后85年以后。
支持这个观点的人虽然引出许多使徒行传和约瑟夫作品相关联之处,我们在此只谈到其中的四个。
首先,使徒行传5章36节谈到丢大,他是犹太的革命份子,约瑟夫在他的著作《古风旧制》20卷97段也提到这个人。第二,使徒行传5章37节讲到加利利的犹大,也出现在约瑟夫的《犹太战役》2卷117-118段和《古风旧制》18卷1-8段。第三,使徒行传21章39节讲到的埃及人革命作乱之事,也见诸于约瑟夫的《犹太战役》2卷261-263段和《古风旧制》20卷171段。第四,有些解经的人也认为使徒行传12章19-23节描述希律之死乃是出自约瑟夫的《古风旧制》19卷343-352段。
尽管不少解经学者依循这个说法,然而我们还是有必要指出,即便使徒行传和约瑟夫的作品记载同样事迹,这也无法证明使徒行传是取材自约瑟夫的作品。事实上,使徒行传对那些事情的描述是有别于约瑟夫所记载的。因此很有可能使徒行传和约瑟夫是各自记载那些当时为众人所知道历史事迹,或者是取自同一个讯息来源而记录那些史实;因为所提到的那些人都是相当著名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们被记录在不同的历史文卷里也无足为奇。此外,“丢大”在当时是个很普通名字,因此也有可能使徒行传和约瑟夫所记载的是不同的两个人。
主后70年之前另一派的人认为使徒行传是圣殿被毁之前,也就是主后70年之前写成的。有许多的证据支持这个看法,但我们的查考只着重于使徒行传最后叙述所导出的结论。
使徒行传的最后两节,28章30到31节,路加如此描述保罗: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都接待,并且放胆地传讲上帝的国,教导有关主耶稣基督的事,没有受到甚么禁止。(使徒行传28章30-31节)[新译本]
使徒行传的结尾讲到保罗在罗马被软禁期间,他放胆的传讲基督的福音。这样的结尾给使徒行传写成于主后70年之前的看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证据。
首先,路加对保罗传福音的描述,截止于一个重要事件之前,那就是主后64年,尼录王把火烧罗马城归罪于基督徒,而开始迫害他们。如果在使徒行传写作时,这个事件已经发生过,而路加对此却没有提及,那是很奇怪的。
其次,一般认为保罗是在尼录王迫害教会期间殉道的,大约是主后65年左右。如果使徒行传是在这之后才写成的,一定会提到保罗这个重要人物的殉道事迹。
第三,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殿是在主后70年被毁,这事件严重影响到教会里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使徒行传在多处提及这两个族群的关系,显示出对它的关注。因此如果圣殿被毁已经发生,使徒行传似乎不可能忽略这个重大事件。
就以上几个看法,我们很可以结论说,主后60到62年保罗被囚禁在罗马,继续传道,而路加也是在那个期间完成使徒行传的写作,并以此为该书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