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勒和卡森|14.5地上的天堂

基督徒末世的盼望从本质上来说难免都和这地相关。神救赎 百姓的最终目的就包括了复兴受造的自然界。我们上面已经提过, “神的国度”主要是指神对他百姓的统管或统治。因此,相信并接 受神的国,就是将神的至高主权当作我们的轭,愿意降服在他至高 的主权下。

另一方面,神的治理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上领域彰显出来 并得以实现。因此,若抛开神一开始赐土地给先祖的应许来谈论神的国,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有的人坚称土地是神刻意使用的一种比喻,是在预言天上的或属灵的祝福,而这样的祝福要么现在由教会实现,要么将在未来的世代中实现。因此,世上的迦南地从来没有被设计成真正拥有的永恒产业,而是象征着将来的祝福,其在本质上是属天和属灵的。

但正如赖德非常有益的提醒:“圣经中的救赎观念总是包括地 球在内。”许多福音派人士认为,神国度应许的属世维度会在基督 再来之后、永恒状态开启之前的那一千年间成就(启20:1-10)。在 这一千年的时间里,旧约中关于神会在地上统治他百姓的应许将要成 就,起码会初步成就。

神的国度也可能会以这种方式在历史上显现出来,以此证明神 最终征服了罪和黑暗的权势。还有的人则认为,旧约中关于神会在地 上统治他百姓的应许要在新地成就,那时也将是永恒状态的开始。根 据这个观点,旧约中关于弥赛亚要在地上统管他百姓的应许将会在字 面的意义上成就。然而,不是在现在这个没有得赎的地上成就,而是 在《启示录》21至22章所描述的新地上成就。

跟新天新地有关的主要旧约经文是《以赛亚书》65章17至25节 (另外参见 66:22)。值得注意的是,这处经文对所有的末世论观 点——包括前千禧年观,后千禧年观和无千禧年观——都提出了一个 难题。我们所面临的困境见于第20和23节。我们在这里读到,到了新 天新地,“其中必没有数日夭亡的婴孩,也没有寿数不满的老者;因 为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有百岁死的罪人算被咒诅”(第20节)。第23 节似乎在说那时的人都要生养孩子。如果以赛亚是在描述永恒状态中 的情况,那么根据他所提到的新天新地,我们必定会得出一种结论: 所有基督徒,不仅是持某种末世观的基督徒,都必须对彼时神的百姓 不那么完满的情形做出解释。我们要注意先知文学也可以用下面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解释(明 白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解决上面的问题):

预言有一个特点,它们都是神根据领受之人有限的悟 性而赐下的。也就是说,预言的用词会受限于先知和当时 的百姓所处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因此)先知将未来的 国度视为神权统治的进一步拓展和荣耀,最常见的代表就 是大卫和所罗门统治时期的以色列国。因此,先知对未来 的展望都是以理想的过去,以先知同时代的人所熟悉和喜 欢的方式来描绘的。这种现象被称为“重演末世论”,即认 为未来是国度过去荣耀的重演或重复。

加林顿(Garlington)的观点是,旧约作者有时可能会借用他们 和他们同时代的人非常熟悉的社会及文化用词、图景和概念来谈论未 来的事。由于先知无法充分明白他所写的内容会怎样在遥远的未来以 及基督降临之后所翻转的那个新世界中应验,所以他在描述神在末世 的旨意时,包括在描述新天新地的荣耀时,会基于最初受众所相信、 所惧怕、所盼望的来进行描述。因此,当先知谈到未来时,他们可能 会选择使用当时和过去已经存在的用词及现实情况,比如土地、律 法、耶路撒冷城、圣殿、献祭体系和祭司职任。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类预言都是基于最初受众非常熟 悉的现实情形写下的,所以它们的应验往往都会超越它们本身。这类 预言中的任何应许在成就的时候往往都会有所扩大或加强。

因此,考虑到到他们的受众肯定会受限于当时的启示进程,先 知书的作者可能会采用下面这种方式来传达他们的内容:通过夸大或 夸张的手法,使用当时的人觉得比较理想的状态来进行描述。我们可以想象,以赛亚最初的受众看到他写的内容后该是多么的震惊,因为他提到的那个世代,百岁死的还要算为孩童,大家所熟悉的分娩的痛苦也已经成了过去的事。

新约非常详细地讲述了新天新地这个主题,并将它当作神复兴 万物的焦点。对此描写最为详细的有《希伯来书》的11章和《启示 录》的21至22章。我们在前一处经文中看到,当亚伯拉罕终于抵达应 许之地后,他只是在那里寄居,“在异地”(来11:9、13)作客旅和 寄居的。为了避免有人问亚伯拉罕既然没有迦南地的所有权,我们又 怎能说他得了这地为业,这处经文接下来马上就给出了答案:“因为 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这就是神为他们预备的那座城(来11:16),这座城在《希伯 来书》12章22节中再次被称为“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 冷”。我们在13章14节又读到:“我们在这里(也就是在这个星球 上)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这城当然指的就是 《希伯来书》12章22节所提到的天上的耶路撒冷,也就是那座有根基 的城(来11:10)。

与此相关的是《启示录》21章1至2节。我们在那里读到,约翰 “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 神那里从天而降”(参见21:9-11)。亚 伯拉罕之所以在迦南地作客旅,作寄居的,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这属世 的地预表着天上更真实的地/国。旧约关于土地应许的焦点当然是在 土地上,不过是新地到来时天上的土地(或“家乡”,来11:16), 其核心特征就是新耶路撒冷。

因此,亚伯拉罕领受了迦南地的应许后,就盼望这应许在天上 的耶路撒冷那里得到完满的、永远的成就。亚伯拉罕不只是要承受迦 南地,也要承受全世界(罗4:13)。实际上,根据《希伯来书》11章 9至10节,正是因为亚伯拉罕盼望天上之城那永远的、完全的祝福, 所以他才能耐心忍受在迦南地寄居之时所带来的不便和失望。这在《希伯来书》11章13至16节再次得到了证实。先祖们“承 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第13节)。他们直到死时都没有 得着所应许的,只是远远地望见了它。他们终极的盼望并不在任何今 世属地的产业上,而是在第16节所提到的“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 天上的”。

《启示录》21至22章以更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新天新地里那种高 贵的生活。限于篇幅,我们只能简要地总结一下我们将来在神面前所 要享受的永远荣耀的定命。

到了新地,眼下这个地球的某些方面会保留,而另一些方面则 不会,就像我们当下必朽坏的身体跟将来不能朽坏的荣耀身体一样。 到了天上,我们还是现在的我们,只是被转变了而已。然而,将来的 天地也被称为“新的”(kainos ),而这个词一般都用来表示品质上 的新,而非时间上的新。

其中一个不会保留的方面就是新的创造里没有大海,因为一般 认为大海象征着邪恶、混乱以及必将被耶和华征服的敌国势力(参 见伯26:7-13;赛17:12、13;51:9-10,27:1,57:20;耶46:7-12;启 17:8,21:1)。正如赖德指出的,在古代,大海“代表着黑暗、神 秘、危险的统治”(参见诗107:25-28;结28:8;但7:3及后续的经 文)。x约翰其实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到了新天新地,所 有这些邪恶、败坏、不信、黑暗都要被除掉。

神要完全与他的百姓同在,所以跟旧的创造有关的一切苦难都 要被除掉。罪使人衰弱的力量也要彻底被废去(启21:3-4)。因为 悲伤、痛苦和道德上的失败而流下的眼泪也都要被擦干(应验了赛 25:8)。死亡也废去了,因为死的源头(罪)将要被根除。不再有悲 伤、哭号、痛苦。所有跟“先前”有关的这类体验都要“过去”。

据说新耶路撒冷有“神的荣耀”(启21:11)。在旧约时代,有 形的圣殿是上帝的荣耀居住和彰显的地方,而在新的创造中,神要住在他的百姓里面并与他们同在。而没有“黑夜”(启21:25b)则表明 神的百姓可以不受任何拦阻地来到神满有荣耀的同在中,也表明没有 任何的黑暗能够遮蔽神明亮的光辉。实际上,正如《启示录》22章5 节所表明的,没有黑暗是因为神自己不断发出光来照亮一切。

在《启示录》22章1节,我们看到了约翰是如何将历史的终结跟 新的开始联系起来的,这样的例子另外还有好几个,这是第一个。 在最终的成就中,包含了神一开始创造万有时的那些特征。历史的 终结不是跟历史的开头完全相反,“而是开头的情形被视为在预言 神对历史的旨意。然而,末后的事情在各方面都大大超越了起初的 事情,就如我们在这一段经文中看到的那样。”如果说《创世记》 3章讲述的是失落的天堂,那么《启示录》22章讲述的则是恢复的天 堂。(地上的)天堂不过是神一开始创造的伊甸园达到完满之后荣 耀的彰显而已。

我们在天上会做什么?我们会事奉神(启22:3)。我们会看见神 (第4a节;参见出33:20;太5:8;约17:24;提前6:16;约壹3:1-3)。 我们将享受与神的亲密关系(启22:4b)。我们会经历到神同在的魅 力(第5a节;参见 民6:24-26)。我们要做王,直到永永远远(启 22:5b)。

结论

我们已经看到,基督徒传统上所说的“天堂”其实就是在新 地永远活在神的同在中。正如《福音联盟认信声明》明确指出的, 在那里“神与他的子民全然同在,他们将即时被他那无可媲美的圣 洁吸引,万物都会赞颂他荣耀的恩典。”最好的总结就是爱德华兹 (Jonathan Edwards)下面的这番话:

如果我们能从圣经里学到什么关于天上圣徒的事情, 那就是天上的圣徒也有爱和喜乐,而且他们的爱和喜乐极 其炽热强烈。他们最强烈、最活跃地感受到无法言喻的甜 美,这种感受深刻而真实地震撼他们的心,有力地感动他 们、激活他们、督促他们,使他们充满活力,如同熊熊烈焰。 如果这样的爱和喜乐还不是情感的话,那情感这个词就毫 无用处了。当天上圣徒瞻仰天父的面容和救主的荣美并思 想他伟大奇妙的工作,尤其是他亲自为他们舍命的工作时, 有谁会说他们此时此刻不会因所见所想而感动呢?

@出版于福音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