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Content
汤姆·华森《悔改真义》
About Lesson

6.第三章 真悔改的本质 C

(五)从上帝来的忧愁有时需要附上赔偿

凡亏负了人,在交易中讹诈不公,就该按良心向人赔偿。这方面有很明显的律法:“他要承认所犯的罪,将所亏负人的,如数赔还,另外加上五分之一,也归与所亏负的人”(民5:7)。因此,撒该向人赔偿:“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路19:8)。还有,土耳其伟人Selymus垂死之时,Pyrrhus劝他把从波斯商人骗取的财富,拿来作慈善用,他却说该归还给原主。难道基督徒的信仰不该比土耳其商人的可兰经更胜一筹么?一个垂死的人若把灵魂交还给上帝,却把不法所得之财归给朋友,这决不恰当。我想上帝一定不会接纳他的灵魂。奥古斯丁说:“不赔偿则没赦免”。老Latimer也说:“你若不偿还不法获取之物,你在地狱必咳嗽。”

问题一:人若讹诈了别人,后者却已去世,怎么办?

答:他要把不义之财还给那人的子孙或继承人。若都已不生存了,那就该归给上帝,把不义之财纳入上帝的仓库里,赒济穷人。

问题二:若那行不义的人死了,怎么办?

答:这样,那人的子孙要做赔偿。请留意:若有人承继了产业,又晓得遗下产业给他的人讹诈了他人,带着罪疚去世,那么,承继或管理这产业的人,凭良心必须偿还,否则神的咒诅必及这家。

问题三:若人讹诈了别人,却无力偿还,怎么办?

答:他要在上帝面前衷心自卑,答应那被亏负的对方,若上帝使他有能力,他必定全偿还为止。上帝必悦纳他这立志。

(六)从上帝来的忧愁是持久的

不是情感激动洒几滴眼泪便算了结。有人听道会流泪哭泣,却只如四月春雨,一下子便没事;又如血管伤破,不一会儿便凝结。真正的忧愁必须经常不绝。信徒啊!你灵魂的恶疾经常侵扰,因此必须不住以悔改来治疗。这种忧愁是“按上帝的心意忧愁”。

应用:

人若从来没有经历这从上帝来的忧愁,他离悔改实在极其遥远!例如:

   (1)罗马教徒。他们置悔改的精粹而不理,把悔改变为修行,包括禁食、赎罪卷、朝圣等等,这些事全没有属灵忧愁的成份。他们苦待己身,心灵却没有破碎。这是什么?不过是悔改的尸骸罢了。

(2)肉体的新教徒(基督徒)。对从上帝来的忧愁全然陌生。他们对于罪根本无法认真地思想,也不想花费脑筋在这事上。Paracelsus(16世纪一位瑞士医生)说:有一种疯狂症,令病者狂舞而死。同样,罪人在欢乐之中过日子,抛开一切忧愁,跳舞进入审判里。有人活了一把年岁,却从来未在上帝的瓶子滴下一滴眼泪,也完全不懂什么是心灵的破碎。若家产损失了,他们会哭泣苦恼、绝望,但对于罪,心灵丝毫没有痛苦。

忧愁有两个层面:首先,是理性的忧愁,心灵对罪有种不满的反应,宁愿选择任何苦刑,也不承认有罪。其次,是敏锐的忧愁,从涌流的泪水表露出来。第一层面每个上帝的儿女都有;但第二层面,从眼里涌流的忧愁,却不是人人都有了。可是,流泪的痛悔者最受称扬,基督也认为眼睛容易哀恸哭泣的,是美丽的,该受赞扬。事实上,罪应该使我们哭泣。我们通常因物质大受损失而哭,但犯罪是损失了上帝的喜悦。米迦失去神像且哭泣,说:“你们将我所作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所剩的么?”(士18:24),何况我们的罪把真神带走,岂不更应该哭泣?

有人会问,悔改与忧愁是否要时常抱持一样呢?不错,悔改必须时常在心灵里保持不灭,但有两个时间要用特别的形式,把悔改的心复苏:

(1)领受圣餐之前。这属灵的逾越节要与苦菜同吃,眼睛要重新因流泪而浮肿,忧伤的溪流涌溢。悔改的心境,乃合乎圣礼真义的心境。破碎的心灵与破碎的基督,互相呼应。对罪愈尝受苦味,基督的甜蜜就愈加甜美。雅各哭泣的时候,他找到了上帝:“雅各便给那地方起名叫毗努伊勒,意思说:‘我面对面见了上帝…’,”(创32:30)。在守圣礼时,若想安舒地寻着基督,就该在那里流泪哭泣。基督对那谦卑悔改的人说,正如对多马说:“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约20:27),这样,那流血的伤痕便医治你。

(2)另一个悔改的特别时刻,就是死亡的时刻。这该是个哭泣的日子,是往天堂去之前最后的工作,最香醇的泪水该留待这一刻。这时要深切悔改,我们犯罪如此多,流泪何等少,上帝的袋满满,瓶子却空空(伯14:17)。这时该懊悔;何以不及早悔改转回,何以心灵的堡垒拒绝上帝如此长久,才在悔改中拆平。这时该悔改何以没有更爱基督,何以没从祂多吸取美德,何以没更荣耀祂。垂死时的忧愁,是因生命充满空白和污点,一生的任务满披罪污,顺服不够全心,在上帝的路上残缺跛行。灵魂脱离身体之际,该从泪海中游渡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