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已经看了约翰对基督的描写,就让我们来看启示录2章和3章耶稣给七教会的信。
给七教会的信
基督写信给位于今天土耳其西部小亚细亚的七家教会。他按送信人可能走的线路安排这些信的顺序。他首先写信给以弗所这座海岸边的城市,然后是北面的士每拿,然后是再往北走的别迦摩。接着,他转向东南方向,发信给推雅推喇,然后是撒狄,接着是非拉铁非,最后是老底嘉。这些信记录了耶稣在他天上法庭讲的话,为的是帮助教会明白和回应接下来的异象。
总体来说,这些信件都遵照相同的基本模式,只是在顺序上有轻微的变动。这个模式包含了许多与旧约预言相似的元素,提醒我们约翰是担任耶稣派到这些教会那里去的先知。
- 第一,所有的信一开始都致信给每家教会的使者。一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指代表每家教会的人类使者。但按照天上异象这个处境,这更可能是基督委派到每一个地方教会的真实的天使。
- 第二,信中有从基督在启示录第1章面貌引申而出对基督的描写,强调与这封信有关的一个特征。
- 第三,信中宣告认知,表明基督知道这些教会,以及他们生活的细节。
- 第四,信中有对教会的评价,包括表彰,也经常包括责备。
- 第五,有与基督对教会评价相对应的信息,既有祝福的意愿也有咒诅的威胁。
- 第六,有应许,保证所有得胜的人都要承受永远的祝福。
- 第七,每一封信都劝勉人顺服基督。
在启示录第2章和第3章的信件之间的这些类似之处,足以提醒我们注意到这部分的主要意思。基督作为这些教会理所当然的君王向他们说话。祂清楚了解他们目前的不同光景,有全权的权柄对他们作出精确地评价。他向他们提供了祝福,威胁要发出咒诅,为的是要鼓励他们尽忠。祂不断地发出提醒他们,永远拯救的应许只为那些胜过试炼和试探的人们而存留。不出意料的就是,这些主题也贯穿启示录的主要部分,发挥着一种至关重要作用。
给七间教会的七封信里﹐耶稣训勉教会﹐以及个别信徒﹐不管情况是多么敌对和艰苦﹐他们都要对他持守忠诚与顺服。我们会注意到﹐这里有七间教会﹐其中两个是忠诚的﹐就是士每拿和非拉铁非﹐耶稣对他们只有称许奖励。其他的几个教会﹐以弗所﹑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除了对他们有称赞﹐还有责备﹔而对于第七个教会﹐老底嘉教会﹐则是没有任何称赞﹐因为他们太自以为是﹐自我满足。
––西门•凯斯特马克
我们要简短地依次来看这几封信,首先从启示录2章1到7节给以弗所教会的信开始。
以弗所: 约翰在这封信中介绍耶稣是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右手拿着七星的那一位。这描写强调了基督荣耀和大能的光。
作为他们的王,耶稣对以弗所教会的评价是好坏参半。他们为纯正教义发热心值得夸奖,不能容忍邪恶的行为。《圣经》特别说到他们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异端团体,他们把基督教信仰和异教的色情冲动混在一起。
但是,以弗所教会也受到严厉批评。在启示录2章4节,耶稣对他们说,他们离弃了他们起初的爱;他们失去了对基督和他国度的激情热心。所以,基督警告他们,如果他们不悔改,回转到他们之前的热心当中,他就要把他们的灯台,就是他们在天上尊荣的象征挪去。换言之,他们要受管教,甚至被解散。
士每拿: 给士每拿教会的信是从启示录2章8到11节。它以描写耶稣是「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作为开始。这描写指出基督是创造万有的那一位,是受造界最终命运的焦点所在。
只有两封信没有包括对错误的责备,这是其中一封。它完全集中讲述对士每拿教会的同情和理解,这家教会很有可能因着不信的犹太人而面对严重逼迫。
从使徒行传和新约《圣经》其他书卷﹐我们看到对耶稣是弥赛亚的宣称﹐开始让犹太人会堂产生分裂。保罗就是被逐出犹太会堂的一个显著例子。在以弗所书里﹐他提到自己去到学堂教导人﹐我们也开始看到基督徒不是在犹太会堂﹐而是在个人的家里聚会。造成彼此的关系有这样的压力﹐最大的原因之一﹐当然是对于耶稣是弥赛亚的宣称﹐还有外邦人的涌入。我们开始看到那些宣讲基督信仰的人﹐乃是对列国宣告耶稣是主﹐我们也看到外邦人对此信息的回应。因此﹐就食物的礼仪﹐割礼与否﹐等等微妙细节都可能增加更多相处的磨擦和压力。我们看到类似这样的纷争出现于加拉太﹐就是外邦人应不应该守律法。此外﹐另一个让他们的关系更有压力的原因是﹐他们都必须应付罗马和罗马的政权。我们知道﹐圣殿是在公元70年被毁灭﹐而在那之前﹐因着犹太人反对凯撒大帝的革命﹐犹太人有所觉醒﹐而要重建他们的身份与特质。他们开始为此讨论﹐以及他们当有的样式﹐这些因素都造成日后基督徒与犹太人分开的缘由。
––贵葛•派锐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