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来事件的第三系列异象,是在启示录12章1节到14章20节的七段象征性的历史。
七段历史
从结构上来说,七段象征性历史的异象反映出七印和七号的异象:前六段历史构成一组,接着是一段幕间插入,然后是第七段象征性的历史。但是,虽然七印和七号的异象聚焦的是上帝的审判,但七段历史是描写撒但和上帝百姓之间的属灵争战。这一系列的历史围绕着关键的象征性角色展开出来:包括妇人、龙、从海中上来的兽、从地中上来的兽、144,000名信徒、还有天使和人子。
第一个象征性角色,就是一位身披日头的怀孕妇人。她的历史记载在启示录12章1到17节,与耶稣出生、希律企图杀害他相似。代表忠心以色列的这位妇人,生出弥赛亚,就是耶稣基督。她的孩子被带到天上,这有可能是指基督复活和升天说的。但这妇人留在地上,被一条大龙逼迫。上帝保护了她,结果那龙不能击败她,但因着这冲突,她仍然受苦。这段象征性的历史表明这个事实,就是耶稣是上帝忠心的后裔,并且因着撒但和牠的国,一切真信徒会继续受苦。约翰起初的读者会明白,这冲突是他们问题的根源,要从上帝对这妇人的保护和看顾得到鼓舞。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明白他们需要坚忍,因为他们的冲突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下一段象征性历史是围绕着一条巨型红龙发生的,是在启示录12章3到17节。这段历史是与那位妇人的历史同时表现出来的,但在启示录12章3节它被说成是一个单独的异象。它被描写为是一条大红龙,有七头十角,头上戴着七个冠冕。第9节指出这就是撒但牠自己。在约翰的这异象中,这条龙的尾巴把三分之一的星辰从天上扫落到地上。这动作可能象征天使堕落成为鬼魔,或者很简单就像以赛亚书34章4节,马可福音13章25节讲的政治动荡。这龙攻击那位妇人和孩子,凸显出撒但和上帝百姓之间剧烈的冲突。
在这龙的历史中,天上也有一场争战,米迦勒和众天使与这条龙争战。米迦勒把撒但和牠的使者扔到地上。撒但一被扔到地上,就追逐这妇人,要逼迫她。但上帝保护她,所以撒但转向攻击她的后裔––那些顺服基督,听从基督见证的信徒。这段象征性的历史要帮助约翰的读者明白,他们遭受逼迫,是因为撒但仇恨上帝,他们是在一场属灵争战当中。即使如此,撒但已经被击败,教会遭受逼迫是有限,只到这条龙在地上期限过去为止。
第三段象征性的历史是围绕海里上来的兽展开,记载在启示录13章1到10节。这兽具有狮子、熊和豹的特征,与但以理书7章象征拜偶像之国的那些兽相似。这似乎表明,这从海里上来的兽象征着反对耶稣基督国度的所有政治势力。约翰也写道,这兽有一个之前本是致命伤留下的可怕伤口。
龙给了这从海里上来的兽能力和权柄,辖制地上的国,地上所有的居民都拜这兽。他甚至被赋予权柄与圣徒争战,并且得胜。约翰的读者很有可能把这兽和罗马皇帝或罗马帝国,以及皇帝崇拜联系起来。他们会看到需要抵挡这兽,向基督尽忠。
第四段象征性的历史是集中在第二个兽––一个从地中上来的兽展开,这段历史见于启示录13章11到18节。它有两角如同羊羔,但是说话好象龙。它服事那从海里上来的兽,行奇事,为要叫世人拜那另外一只兽。它也强迫人在他们的右手或额头上接受一个兽印。这两只兽一起试图征服全世界。
约翰的读者有可能会把这第二只兽和强迫人拜皇帝,威胁要杀死那些拒绝拜皇帝之人的罗马民间邪教联系在一起。像那从海里上来的兽的历史一样,这一段历史可能是为了劝勉他们抵挡拜偶像,并向耶稣尽忠。
第五段象征性的历史讲的是启示录14章1到5节那属于上帝的144,000名信徒。根据上帝的名写在他们额上这个事实,他们看来是启示录7章1到8节提到的同一群人。上帝的名印在他们额头上,这与印在那些遵随从地中上来之兽的人额头上的印形成对比。在约翰的异象中,这144,000名信徒与羔羊一同站在锡安山上赞美上帝。
这段象征性的历史向约翰的读者保证,真信徒要最终能逃避那龙和兽,得到上帝祝福。忠心的信徒虽然受到强烈逼迫,却要显为纯全无可指责。
第六段象征性的历史是关于三个天使的异象,是在启示录14章6到11节。在约翰的异象中,第一位天使宣告永远的福音,呼吁所有人来敬畏上帝和敬拜他。第二位天使宣告大巴比伦,那些反对耶稣基督国度的人的首都倾倒了。第三位天使宣告对所有跟从和拜那兽的人的最后审判。这些天使宣告说,基督的福音将要胜过每一个敌对的国,耶稣再来的时候,他的敌人要被永远定罪。
约翰对这些天使的描写应当鼓励他的读者,即使有时教会似乎被击败,基督的国度却要最终征服他的敌人。如果约翰的读者有任何人想为了逃避逼迫而去拜皇帝,这段历史就要警告他们抵挡这个试探。
在天使之后,约翰在启示录14章12和13节简短插入一个幕间段。在这个幕间插入中,约翰鼓励上帝的百姓坚忍––抵挡他们周围拜偶像的文化。从天上来的声音宣告,保持忠心的人最终要得到上帝的祝福与平安。
最后一段象征性的历史描述了一个「好象人子」的人,他坐在一朵白云上来收割他的庄稼。他的历史是在启示录14章14到20节。好象人子这个说法也用在启示录1章13节,在那里是特指耶稣。从启示录14章发生的事和上下文可以清楚看出,这人子也是基督。这段历史的画面是出自但以理书7章13节,在那里「有一位象人子的」驾着云而来,进入上帝的天庭。
这系列的第一段历史,那妇人的历史,把耶稣描绘为是一个被接上天的孩子。但在这些历史达到高潮的地方,耶稣被描绘为是一个像收割庄稼一样,把忠心跟从他的人收聚起来的人子。然后第二位收割的––这是一位天使––收割世界余下的居民,在上帝忿怒的酒榨里挤出他们的血。这个异象宣告耶稣将来最终得胜。这表明历史正朝着一个宏大的高潮发展,那时向耶稣尽忠的人要得辩白,但不信他的人要被毁灭。
约翰起初的读者应当发现这是鼓舞人心。他们应该看出,与上帝向他仇敌倾注的忿怒相比,他们的苦难不值一提。他们要从他们最终要得辩白和蒙福的这个事实得到盼望和信心。
为什么一位慈爱的上帝会把人﹐包括祂的仇敌﹐送到地狱里去。对于这一点﹐我们自己常会感到不安﹐有张力。对于这样的挣扎﹐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上帝的爱﹐就是祂的属性﹐祂的真实属性抽象化了。我们将祂的性情抽象化﹐对于《圣经》的叙述也是如此﹐过度加以情感化了。我们要小心﹐对于上帝圣洁本质的性情不可加以两极分化。如果我们将对上帝慈爱的理解﹐与对上帝圣洁的理解相关联﹐就会明白上帝判决那些不肯悔改的人去地狱是绝对公义和公平的﹔事实上﹐如果祂不那么作﹐我们反而会认为祂不是良善的。虽然地狱是一个可怕的实在景况,而且最后的审判也会如此。如果上帝没有看重对上帝自己当有的敬拜﹐如同祂在《圣经》里所启示的那样;如果祂轻忽、不正视罪﹐不把它当作一回事﹐我们不会认为祂是良善的上帝。因此认知上帝爱的属性是很重要的﹐我们只是不能把祂的爱抽象化﹐就是把祂的爱﹐从《圣经》里所显示的上帝整体的性情里﹐单独隔离出来。
––罗伯特•李斯特博士
约翰起初的读者应当从象征性历史的异象系列里再次得到提醒,就是耶稣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决定性地打败了撒但。因为撒但无法在基督第一次来的时候击败祂,信徒们就可以有完备的确信,这最后一次撒但也必定要失败。最终基督耶稣必要再来完全摧毁撒但和牠的兽。与此同时,信徒遭受逼迫之苦,这只是那些被击败的仇敌们作末了垂死挣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