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忠实这个概念以后,我们接着要来探讨对上帝的爱,使得我们要在人生中有新的导向。
目标
我们对上帝的忠诚涉及人生中的每个层面,因为没有一个层面是在祂的国度以外,或超脱祂的主权掌管。因着这个缘故,我们的生活必须全面以祂为依归。上帝和祂的国度必须是我们看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追求的焦点,是我们世界观的中心。我们内在必须有这样的意愿,生活里的所思所想,作所为都是为着上帝和祂的子民 的福祉。如同我们在申命记第 6章 5节读到的,最大的诫命总结了人的尽心,尽性和尽 力;圣经用这些词语并不是意味着人对上帝的爱是出于不同地方,仿佛是把人切割 成三、四个不同的部份。经文的本意乃是指着全人的意思。按照希伯来的词汇,心 不只是讲到我们的感情,而是全人的中心,包括我们的理性和良知以及性情的其它 层面。
同样的,尽性就是全部自我的灵魂,包括我们可觉察的思想和潜意识的欲 念。而申命记提到的“尽力” ,与其说是我们身体的力量或行动,不如说是对上帝爱心的强度,是我们愿意以全部能力决意爱上帝。因此借着这次词语,圣经劝勉我们要全心全意全人的委身于上帝。当耶稣把这个爱上帝的诫命与爱邻舍的诫命相提并论时,祂乃是教导我们也要 以同样的爱来爱人,特别是那些一同在上帝国度的子民。这些对上帝对人的委身, 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导向,也是我们内在最基本的意愿和承诺。当然具有这样人生导向的最佳楷模就是耶稣。耶稣全心全意为上帝,也为着祂 所要拯救的人而活。这样的导向驱使耶稣愿意在每件事情上全然顺服上帝,也心甘 情愿为祂所爱的人而牺牲自己。我们对上帝对人的忠诚也应当使我们人生有这样的 导向,并且驱使我们作出等同于耶稣那样的牺牲。约翰一书 3章 16节,约翰这么 写着:
主耶稣基督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翰一书 3 章 16 节)
当我们以上帝为生命的中心时,这样的导向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抉择,从最散漫的思绪,到我们待人接物,到选择配偶等,我们生活若是不以上帝为依归,自然会选择以其它的人事为主导,例如金钱,权利,世俗的影响,娱乐,或是有吸引力的人。这些主导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所思所行,越来越偏离上帝在圣经所教导我们的。但是我们若在生活中以上帝和祂的百姓为依归,我们就会追求看重祂国度的计划,这也会驱使我们活出讨上帝喜悦的生活。
谈过了忠实和导向之后,我们现在要来思考,对上帝和对我们邻舍的爱,会驱使我们去发觉活在上帝面前,我们人生每个层面的职责。
责任 爱使得我们有愿意顺服上帝的态度,并且甘心乐意地服事祂。因此也会促使我 们愿意遵守上帝的全部诫命。但是,到底我们应该怎么作才对﹖是找出圣经里所有 上帝制定的各种律令典章、所有的诫命法则,然后只是照着字面所言的去行﹖或许 应该不仅要顺服圣经里提到的那些特别事例,还要在这些例证之外来服事主﹖归根 到底,答案是我们对上帝凭着爱心的忠诚顺服,应该会促使我们用心找出我们对上 帝当尽的职责。要解释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来看十诫。它们是列在出埃及记 20章 3 到 17节。那些诫命是:
•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
•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 当孝敬父母,
• 不可杀人。
• 不可奸淫。
• 不可偷盗。
•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
以上十个诫命里有八个是特别禁止我们作某些事,但没有彻底明示我们应该积极去 行的事。因此如果我们认为所当尽的职责就是圣经所明示的那些,那么就只有两个 是我们要积极遵行的,就是守圣日,和孝敬父母。同样的,我们也会认为诫命说不 可杀人就是不去杀人,不涉及不当的发怒。但这么一来我们就错了,圣经其实是要 我们把这些诫命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上。举例来说,马太福音 5章 21到 22节,耶稣就给予我们这样的教导: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 免受审判。”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马太福音 5 章 21 – 2 2 节)
耶稣在此讲到有吩咐人的话,也就是当时一些解释圣经的犹太文士对百姓的教导。如果我们不在上帝面前查看自己的职责,很容易就会觉得上帝的话语只是关乎我们生活中极小的一部份,那么我们对祂的忠诚也会极其有限,甚至还会误认为因着我们现今的环境与圣经的时代如此不同,上帝的法则无法应用在我们生活上,这会使我们疏忽自己当尽的责任,也使得我们不会注意并且抵挡罪。
但是,我们如果在上帝面前认真审查自己当尽的责任,明白在生活中每个层面都 要向祂负责,我们就比较会作出蒙祂悦纳的抉择。我们对上帝的敬爱,会使得我们无法满足于只是知道一小部份祂的法则和我们邻舍的需要;反而会激发我们去发掘 自己对这位伟大君王和祂的子民当尽的职责,好让我们能以最合宜的方式履行自己 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