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关注反思的智慧,解决他受众在试炼环境中的需要,这也给他们提供了引导。现在让我们来看反思智慧的途径要求人具有的信心。
信心
想到这点的时候,你会看到雅各所讲关于他们试炼的洞见,是常见的基督教教导。但我们都知道,患难临到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会被如此压垮,以致我们发现,甚至连最基本的基督教信念,我们都很难持守。很明显雅各担心他的受众会变成这样。所以他马上就向他们表明,他的受众要接受他刚刚给他们的洞见,这就要求他们凭信心转向上帝。我们在雅各书1章5节看到这样的话: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主就必赐给他。(雅各书1章5节)
雅各知道如果我们要有智慧认识上帝在试炼中经常隐藏的旨意,我们就必须「求」上帝赐智慧。但接着这句话,雅各在1章6到8节也把祷告求智慧与信心联系在一起,他说: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雅各书1章6-8节)
正如我们在这里看到的,雅各强调祷告求智慧,必须要凭着信心求,否则我们就会成为心怀二意的人。
不幸的是,许多善意的基督徒误解了雅各凭信心求智慧,不要心怀二意的教训。他们认为,雅各指的是对我们祷告的具体要求要有信心。太过经常的是,跟从基督的人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信心,上帝就要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回应我们的祷告。但这并不是雅各所想的。对雅各来说,「凭着信心」求,意味着「对上帝忠心」。我们知道他是这意思,因为雅各描述了「凭着信心求」的对立面,就是「心怀二意」。对雅各来说,心怀二意就是严重悖逆上帝。请看雅各书4章8到9节,雅各是怎样讲到心怀二意的:
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将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雅各书4章8-9节)
在这里请留意,心怀二意的人不仅仅是那些祷告时没有信心的人。他们是有罪的人,必须清洁他们的心。他们的不忠如此严重,以至于对他们来说,悲哀和愁闷是应当的。
因此,按照雅各书的来龙去脉,他想到的并不是某一个仅仅缺乏信心,不大相信上帝要回应祷告的人。他所讲的,是在根本上否认上帝的良善。显然在雅各的受众中有一些人,他们把自己的失败怪罪在上帝身上。他们的想法就是,上帝让试炼临到他们身上,因此上帝必然是邪恶的,因为他是在试探他们去犯罪。这种明目张胆对上帝的悖逆,就是雅各所讲的「心怀二意」。请看1章13-14节,雅各讲到这种严重的错误观念: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上帝试探;」因为上帝不能被恶试探,他自己也不试探人。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雅各书1章13-14节)
很重要的是要指出,这里翻译成「试探」的,是希腊文动词πειράζω(peirazō/pay-RAD-tzoh/)。这术语在1章2节翻译为「试炼」,但雅各强调,上帝他自己不试探人。这种翻译正确反映了希腊文代名词αὐτός(autós/ow-TOSS/),就是「他自己」的强烈用法。它并不是简单说上帝不「试探」或试验人,按字义它是在说,「上帝他自己不试探人」。
就像我们从约伯记开头几章看到的,上帝掌控着所有的试炼、试验和试探。但在天庭的这场戏剧中,事情变得很清楚,上帝对约伯遭遇试炼所定的旨意,是为了约伯的好处,而不是使他受伤害。用约伯的试炼试探他犯罪的是撒但而不是上帝。
因此凭信心祷告求智慧,这并不是心怀二意,这就是认同所有《圣经》教导中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教导,就是上帝的良善。我们在受到试炼的环境中向上帝求智慧时,绝不可怀疑上帝的良善。否则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上帝会赐给我们智慧。正如雅各在1章17节所说: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各书1章17节)
上帝是「众光之父」。他只赐人「美善」和「全备」的礼物。因此他为我们试炼所定的旨意总是美善完备的。我们走反思的智慧这类途径时,这必须成为我们信心坚定的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