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分部包括了保罗对为耶路撒冷收奉献的指示,那是由第7章2节至第9章15节。耶路撒冷的信徒当时有很大的需要,由为犹大地遍地都有饥荒。哥林多教会与许多其它教会一起回应这个危机,决定在经济上援助耶路撒冷的信徒。但是哥林多信徒没有完成收集奉献。所以,保罗以很长的篇幅去讨论为他人牺牲的价值。他首先以马其顿教会如何慷慨奉献作为例子,马其顿的信徒超过了他们的力量去奉献,他们为了能够这样服侍而满有喜乐。他也以基督为例子,述说基督如何放弃他自己的生命,那是哥林多信徒正在丰足地在享受著的。除此之外,他也鼓励哥林多信徒,如果他们按照他们原来的意愿去奉献的话,神会将各样的恩惠加给他们。
在第10章第1至12章13节中,保罗回到辩护他使徒身份的主题上。哥林多信徒似乎十分看重他们的领袖们要有某些重要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属世的价值观。由于保罗没有显出这样的特征,很多在哥林多的人因此而轻视他的教导和事工。例如,哥林多信徒明显地重视的受过训练的演说家,他们期望他们的领袖以此作为受薪的途径。由于保罗不是个专业的演说家,又因为他在哥林多的时候选择在经济上自我支持,不加重教会的负担,他就被看成为是次一等的。
保罗回应这种态度的方法,是列出了他的资格,这做法既为了他事工的合法性作辩护,同时又谴责哥林多信徒所抱持的错误价值观。当中他提及了他为福音所作的重大牺牲,和他对天国的体验。他同时又作出进攻,指责那些在哥林多传假福音的假使徒,拆去他们的可信性,然而,正是这些人却受到哥林多信徒的尊敬,因为他们有在世人看来有价值的资格。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11章第13中这样说这些人:
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哥林多后书第11章第13节)
他清楚地说明了这等人并不是信徒,他们是撒谎的,那些听他们教导的是自作自受了。
最后,在第12章第14节至第13章第10节中,保罗转而谈到他探访哥林多的计划。无论他的探访会否表示他对教会的责备,他已经打算要探访哥林多。不过,他同时也担心在他探访的时候会发现许多曾被警告犯大错的信徒仍然拒绝悔改。保罗指示他的读者自我审查,看看自己持守信仰没有。听他在第13章5节中怎样说:
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有基督在你们心里吗?(哥林多后书第13章5节)
保罗知道许多自称为信徒的人实际上没有倚靠基督作为救主。所以他恳切向哥林多教会宣讲悔改、信心和救赎的福音,期望那些与他的敌对的人会归正追随耶稣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