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普罗《我如何靠信心生活》
About Lesson

 

2.第二章 因信而被赎

宗教改革的核心教义就是因信称义的教义。而奠定这一 教义的基础典型经文则在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信件中。 当马丁·路德在德国威登堡任教,正准备为他的神学院学生讲授罗马书时,他对这封信的含义有了突然的理解。 作为一个奥古斯丁会士和一个尽责的门徒,路德正在阅读希波的奥古斯丁在一千多年前所著的一篇文章。当路德读的时候, 他灵光乍现,清晰地理解了因信称义的教义。后来他回忆说,那 个时候仿佛天门大敞,然后他走了进去。这是教会历史上一个至 关重要的时刻。

当然,第一个解释因信称义的人并不是马丁·路德或奥古斯丁。 该教义是由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首次详细阐述的。在该信件 的前两章中,保罗宣称人罪的普遍性使所有人,无论是犹太人还 是希腊人,都被带到神的法庭前。

接着,三章 19 节说道,“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都是对律法 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 当耶稣说到最终审判以及新约作者提到最终法庭时,我们看到对 于人类在面对神指控时反应的描述都是一致的。这种反应是沉默。 当神提出指控时,人们的嘴就被止住了。找借口和试图自我辩解 的时间已经没有了。在神的宝座前,一个有罪的世界沉默了。

然后是使徒的结论:“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 能在 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第 20 节)我 们看到了神的律法,而通过神的律法来衡量我们自己,我们知道我们不可企及。坏消息是,整个世界都是有罪的,而没有人可以 通过行律法称义。

紧接着,是经文中最重要的词。第 21 节介绍了我们称之为 福音的概念,即基督的好消息。这是一个三个字母的词,它本身 似乎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是我们永恒命运所依赖的一个词—但 是。在受到上帝对人类严峻指控的坏消息后,经文暂停并说。

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 和先知为证:就是 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 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如今却蒙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 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 藉着人的信,要显明 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 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 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21 ~ 26 节)

神是完全公义,圣洁无瑕的。祂是公正的神,祂的律法显出 公义。祂公正地要求我们完全顺服祂的公正和公义,但我们没有 遵循那律法。这就造成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如果神是公正的 神,祂应当如何处理不公正的人?现今,一些在教会里的人可能 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似乎在当下的基督教团体中,怜悯和恩典 已经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臆测。而福音的荣耀也因着人们对神恩 典的臆断而黯然失色。因此,神对我们的恩典没有任何令人惊奇 之处。然而,问题依旧存在:神如何能同时保持祂的公正,又是 称义者(justifier)?

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神拯救堕落人类所要做的就是忽略我 们的罪,并简单地给予单方的、充满恩典和怜悯的赦免。毕竟, 如果人可以为对方这样做,为什么神不能?然而,一个罪人原谅 另一个罪人是一回事。但上帝是完全公义和圣洁的,他永远不能 也不会对自己的完全和公义作出退让。所以如果祂是公正的也必 须维持公正,他如何对待不公正的人呢?

通过称义,神既可以是公正的,也是信耶稣之人的称义者。 保罗告诉我们结果:“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 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第 27 ~ 28 节)

在这段经文中, 保罗告诉我们,所有人都是罪人。他还说没 有人可以靠着行律法称义。如果我们不能靠着行律法称义,那么 我们要么就根本不能称义,要么我们必须通过别的方式称义。然 后保罗告诉我们,我们是通过一种不属于我们的公义来称义。它 是一种外来的义,一种陌生的义。它是别人的义。它就是耶稣的义, 而耶稣的义成为我们称义的基础。我们里面是不公正的,但耶稣 是公正的。

如果你问一个教会里的孩子,耶稣为他做了什么,孩子很可 能会回答说,“耶稣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我们的孩子明白 这一点。但是这仅仅是称义中所涉及的一半内容。称义不仅要求 让我们的罪受到刑罚(消极层面),还要求我们在神面前积极地 显示出我们拥有公义。如果我们要被称义,我们必须摆脱我们的 不义,寻求公义。这两件事必须发生,而福音告诉我们两样都是 由基督给予的。

一方面,我们的不义被算给了耶稣。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 祂为我们的罪而死,为我们偿还罪恶所带来的刑罚。但同样,这 只是需求的一半。另一半发生在当我们将信靠放在耶稣的那一刻; 在神面前,祂的公义被转到我们的账上。耶稣承担了我们的不义, 在神面前把祂的公义给了我们。因此,神可以同时保持祂的公正 和怜悯。祂为什么是公正的?因为祂确确实实地将耶稣的义赐给 我们。神宣告人们 — 原本毫无公义的人们,在祂用基督的义给他 们穿戴并遮盖后,成为公义。在十字架上,祂称耶稣为不义的, 并且通过祂来咒诅刑罚我们的罪。这是一种只有通过信靠基督才 能发生的双重转移。

因此,对一个基督徒来说,靠着信心而活不仅意味着相信圣 父,也意味着相信只有圣子能使我们称义。因信称义意味着唯独因基督称义。我们这些不公正的人站在公正的神面前的唯一方法 就是我们有公义。如果我们是不公正的,我们显然没有办法靠自 己得到公义;所以公义必须来自我们之外。我们要么必须从基督 里获得,要么做无用功,尝试从其他地方得到它。

没有什么比声称只有一条通往神的路—耶稣,更能激怒美国 人了。人们认为这样是不公平、偏执、狭隘的。隐藏的批判是针 对神的,其观点是神没有做足够的工作来使救赎成为可能。你能 想象当一个罪人在最终末日时站在神面前,批评祂没有为我们的 救赎做足够的准备,没有让所有人得救,或者没有让人们借着各 种各样的方式得救吗?比如说,神应该允许人们通过信靠佛祖而 得救吗?

问题是佛祖都没有足够的义去救他自己,更何况要拯救我们。 孔子亦是如此,亏缺了神的荣耀。只有一位达到了使我们称义成 为可能的工作要求。有人想为摩西的无罪辩护吗?穆罕默德的无 罪性?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耶稣基督的代赎和 耶稣基督的完美公义。当我们想博采众长,肯定不同宗教的真理 时,我们就忽略了这一点,而我们真正表达的是,神可以对祂的 公义作出让步。我们希望神是称义者,而我们并不在乎祂是否保 持公正。

“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 马书八章 28 节)一个人是因着基督称义,唯独因着基督。这是 新教唯独信心教义的简要总结。当然,新教改革是一个十分严重 的问题,因为分裂基督的身体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它严重到一 个地步,以至于我们的主与祂的门徒一起迫切祈求,为了让众信 徒合一。祂如此为我们向祂的父祈求,“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 们合而为一。”(约翰福音十七章 22 节)圣父和圣子有着强烈 的合一,所以耶稣的祷告让我们也有同样的合一是引人注目的; 不只是肤浅的合一,而是一种深刻的合一。因此,破坏基督的身 体的确是十分严重的。

但路德说,教会的成败在于一个人如何被赎回这个问题的条 款(article)。更重要的是,这个也是我们赖以生存或堕落的条款。

如果称义是单凭信心的,那么不信靠基督和唯独基督的人的救恩 会怎样呢?如果他信靠的是自己的行为呢?如果他一半是在信靠 行为,一半在信靠基督呢?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的人是 否真的将信心、依赖和信靠交托在他唯一的拯救,基督的身上吗?

问题并不在于权利的构造、教会管理或组织。争论并不在于 仪式或圣礼。问题在于救赎。是唯独信心还是通过信心和其他东 西的混合?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罗马天主教是相信靠行为称义 的,而新教徒相信靠信心称义的。但这并不是准确的。这是对天 主教神学的扭曲,甚至是诽谤,因为天主教一直教导说,信心是 必须的。然而,它也教导说救恩需要好行为。

但无论是罗马天主教还是新教的观点,都不是美国主流文化 中对称义的观点。而对称义最普遍的观点则是一种我们称之为因 死亡称义的观点。这个观点指出,一个人要进入天堂所要做的就 是死亡。只要一个人是真诚的,那他相信什么就无足轻重。神对 人的要求仅仅是相信一些东西。如果一个人进入天堂唯一要做的 就是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要操练正确的教义、真理或者其他任何 事情?反正我们都会去到那里,因为每个人都会进天堂。

这个观点并非源于基督教。它不是从保罗来的。它不是从耶 稣来的。它也不是从神来的。在这个观点中,不需要基督。不需 要悔改。不需要将个人的信靠放在基督里,也不需要紧紧依靠祂 来称义。人们不再因为称义而感到兴奋,所以我们错误地相信我 们已经变得成熟,因为我们不再为信仰争战了。我们不再把人烧 死在火刑柱上。我们不再把人扔进监狱。在罗马天主教和新教徒 许多年的争战后,我们说我们要讲和,不再争战。

但是你知道哪种人从来不为信仰争战吗?不在乎信仰的人。 从不为基督争论的人就是不在乎基督的人。从不探讨人类最关键 问题的人就是那些不在乎最关键问题的人,即一个不公正的人如 何能站在公正圣洁的神面前。

当路德走进天堂的大门时,它并不想把它关上,一个人待在 那里。他想要将大门大大地敞开,在门上画一幅画,对整个世界说: “这就是福音!快来听这福音!理解这福音!将你的信心放在基督里,你就会被称义。”但是他的教义并没有被教会接受,教皇 将路德逐出教会。

罗马最终在十六世纪中叶的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 上对宗教改革作出回应;罗马天主教在那里宣布,凡是相信唯独 因信称义的 — 即只要一个人所要做的只是将自己的信靠放在基督 和唯独基督的救赎里,就是深恶痛绝或者被诅咒的。在这个黑暗 的时刻,教会谴责凡是相信福音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路德愿意分裂教会的原因。路德准备为福音而 死,因为他准备好要为他的救主而死。在天特会议中,罗马的回 应不仅是谴责路德和宗教改革,它还宣布了它自己的称义论。它 转向雅各书,为其观点寻找圣经依据:“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 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 这样看来,人 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雅各书二章 21,24 节)

路德说人是唯独因信称义。但是雅各说一个人称义是靠着 行为而非唯独信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呢?我 们是相信路德还是圣经呢?在雅各书中,我们看到一个积极的肯 定—“人称义是因着行为;”我们也看到一个否定—“不是单因 着信”。

当我们考虑到雅各在因行为称义的教导中以亚伯拉罕为例的 时候,事情显得更加严峻。保罗在罗马书四章 1 至 5 节中说道,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 呢?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 在 神面前并无可夸。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 罕信 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做工的得工价,不算 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 的 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谁是保罗的首要证据,以证明他的论点,即称义并不是靠行 律法,而是唯独依靠信心呢?亚伯拉罕。他是信心之父,而我们 必须靠着亚伯拉罕一样的方式来称义。但是接着雅各也说要看向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是靠着他的行为称义的。你看到问题所在了吗?新约神学家和释经学家广泛地考虑了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 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一些学者认为保罗在《雅各书》写 成之前,先写了《罗马书》。这种观点认为《雅各书》是在《罗 马书》之后写的,为的是纠正保罗对称义的教导。

另一种理论认为,《雅各书》写于《罗马书》之前,而雅各 虽然和耶稣生活在一起,也听过他兄弟的教导和讲道,但是从未 听到过真正的福音。如此,雅各是第一个教导因行为称义的异端, 所以使徒保罗写了《罗马书》来消减雅各书信的有害影响。

这两种观点都对保罗、雅各以及最终对新约圣经的权威性 提出严肃的质疑。有没有可能在没有特别的诉求下调和这两种观点?首先,我们必须要问,雅各在他的书信中关注的是什么。我 们必须看看前面的二章 14 节,说到,“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 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 雅各在这里讨论到的是这个问题:称义是靠信心还是信心的宣告 (profession of faith)?有没有可能一个人做信心的宣告而没 有信心?我们不能断定所有加入有形教会的人—那些宣称信仰基 督的人和他们孩子所组成的团体,都是真正重生过且将自己的信 靠和信心都放在基督且唯独基督的人。

我们的主祂自己不也教导说,在末日会有许多来到祂面前称 呼祂,“主啊,主啊”的人吗?而祂会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 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七章 21,23 节) 他还对他世代的人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 (《马太福音》十五章 8 节)祂告诉我们,总会有稗子和麦子 长在一起—那些口称相信但不是真正信徒的人。(《马太福音》 十三章 24 ~ 30 节)

其实,如果我们对经文的理解是正确的,在每个有形教会中, 都可能有一些公开宣告他们对基督的仰赖和信心;但事实上他们 并不在神的国度里,因为他们不相信基督对他们的救赎。他们相信自己的好行为或者自己的义,又或者他们去了几次教会。他们 真的相信他们可以靠着还不错的生活进入神的国。但这些人离神 的国度十分遥远。

早期教会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而雅各很实际的解决了这 个问题。他主要是在问:“这有什么好处?如果一个人说他有信 心但是没有行为,这能有什么好处?真信心不可或缺的标志是什 么?是否意味着我可以只相信耶稣为我而死,我就可以在余下的 日子里随心所欲地做坏事?”耶稣简明扼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十四章 15 节) 路德明白这一点,他说的很精彩:“我们称义唯独因着信心,但 不是信心本身使我们称义。”能拯救我们的那种信心是 “fides viva” ,一种活着的信心,一种至关重要、生气勃勃的信心,一 种在顺服中呈现的信心。

我们不需要等到我们有了好行为,神才宣告我们属于祂。在 我们相信的那一刻,我们就被宣告属于祂。这正是保罗在解决的 问题;他竭力地指出,在我们相信基督的那一刻,祂所有的一切 都属于我们了。通过称义,我们不再被定罪、我们来到神的面前、 我们被赦免,真信心在我们心里活了起来。那信心将在一个更新 的生命中开始彰显。好消息是,我们不需要在神接受我们之前达 到那种生活。

然而,雅各正在处理另一个问题—那些说自己有信心但没有 行为的。简单来说,他在问“那种信心能救他们吗?”答案是一 个响亮的否定。一个不能激发好行为的信心就不是信心。雅各接 着称这种信心为死的信心。(《雅各书》二章 26 节)它里面没 有生命。它没有任何好处。它不能拯救任何人。

当雅各想要给读者们展示什么是真信心的时候,他用亚伯拉 罕作为首要的证据:“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 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 (《雅各书》二章 21 节)雅各和 保罗同时诉诸于亚伯拉罕,而他们对亚伯拉罕生命中诉诸的时间 和要点不一样。雅各指向《创世记》二十二章。在《罗马书》第 四章中,保罗指向《创世记》第十五章,也就是我们在上一章中看到过的,用它来证明亚伯拉罕在信神的那一刻就被称义了。 《创世记》第十五章发生在以撒出生和被放置在祭坛上之前, 在亚伯拉罕行律法之前。但是当亚伯拉罕信神并相信祂的誓约时,

神称他为义。按照保罗所说的,亚伯拉罕是在《创世记》第十五 章被称义的。但是雅各说亚伯拉罕是在将以撒献在祭坛上时称义 的,比保罗所说的亚伯拉罕称义的时间晚了七章。表面上看来, 矛盾似乎愈发严重,但事实并非如此。

雅各和保罗在说两个不同的概念。当我们在阅读圣经的英文 译本时,可惜的是两者都使用了同一个希腊词—dikaiosynē,而 且在两种情况下都被翻译成了称义(justify 或 justification)。 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 dikaiosynē 这个词的希腊词根,我们看到 它至少有着三到四种不同的含义。

一种含义是证明或者显示某物是它所声称的。这就是它在雅 各观点里的含义;记住,他在面对的是已经声称自己有信心的人。 现在如果亚伯拉罕说他有信心然后他有了行为,接着他的行为显 露、表现并证明他有自己宣称的真信心。这样说来,亚伯拉罕在 人类面前是被称义的,被证明公义的,因为人们透过他的行为看 到他的信心。

保罗则是在另一种意义上考虑称义。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有 信心,神不需要等待,也不需要看这个人做了些什么来知道他信 仰是否真诚。神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一个人一旦真的相信,神就 会知道。祂知道那信心是否诚恳。祂不必等着看一个人长期以来 所结出的果子来评估他信心的真实性。这是从神的角度来看称义。

要理解保罗和雅各之间对于信心和行为这个看似矛盾的问 题,关键是要意识到称义这个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用法:关于我 们在神面前的地位(保罗)、关于我们在人中间的评价(雅各)。 我们称之为神学意义上的称义就是保罗在给罗马人的书信中所竭 力解释的。他解释说一个人如何在公正又圣洁的神面前称义。然 而,雅各所说的是一个人信心的宣告是如何在人眼中称义的。

当谈到称义这个词的时候,保罗和雅各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 层面上。但是从宏观的教义,神学意义上的称义—也就是一个不公正的人如何在圣洁公正的神面前侍立—是保罗教导的主题。保 罗没有妥协,也没有商量,他宣称一个人是因着对基督的信,并 且唯独因着对基督的信而被称义。“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 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罗马书》三章 20 节)尝试用 雅各的教导来误导保罗的清晰的教导,是同时完完全全地误解了 保罗和雅各。

我们对基督的顺服会显示出我们信心宣告的真实性,但并不 是我们得救的基础。就算我们最好的行为也会被我们生命中持久 的罪恶玷污。我们所能做到最好的善行也不能为耶稣基督完美的 公义添斤加两。重点在于我们依靠谁的功劳得救。是通过耶稣的 功劳,还是通过我们的功劳,还是通过教会圣徒所积攒的善行?

在神面前,唯一真实的、本质的功劳是由耶稣赢得的,所以 我们应当奔向耶稣。我们应当牢牢的抓住耶稣,知道信心的生活 意味着义人将因信得生(《罗马书》一章 17 节),并且相信基 督以及唯独基督对我们的救赎。因为只有祂才能达到公正圣洁之 神的标准。

神既是公正的,也是称义者。这个令人惊叹的福音真理就是 祂将基督的义转给我们,把我们的不义转给基督。祂圣洁、公义 的律法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而他的公正不变。但与此同时, 祂彰显出祂的怜悯和恩典。

@RTF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