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看了,贯穿教会历史,查考《圣经》经文的原本含义是非常重要,现在就让我们来看在现代教会出现的对这种观念的一些挑战。
现代教会
处于现今时代,我们会以不同方式查询一段文字的原本含义的重要性,不单只是对《圣经》如此。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过去,许多解经家对每一段《圣经》经文,讲解出不同的意思,因为他们相信《圣经》是来自上帝的启示,而祂是超乎我们能够全然理解的。然而,在现今时代,人们查考和探究《圣经》的原本含义,或是任何文献作品的原始含义,并不是因为上帝的缘故,而是因着人们沟通的本质。
在20世纪初,提倡文学批判的现代学者开始不顾原本含义。这些学者当中最早的人一般会论证说,《圣经》的作者和原本的读者大部分不为我们所知。历史学家说这些作者和读者身份不能确定。人类学家则强调我们不能把现代文化的结论应用到古代文化中。心理学家认为当代读者不能有把握分清古代作者的意图。哲学家论证说,所有人类知识都如此具有主观性,以致我们永远不能真正了解作者想的是什么。
到了20世纪中期,因在辨认古代作者和原本受众的努力中受到的挫败感,就让许多解释《圣经》的人彻底忽视作者和受众,转而完全关注在文本上。新的评判学者尝试不考虑任何历史背景来解读文本。结构主义者从在一份文本中根据语言体系所有其他可能选择来选择用词这个角度寻找含义。而专注受众反应的批评家在现代读者对文本的回应中寻找含义。
到了20世纪最后几十年,文学批评家到了如此极端的地步,他们说经文本身的含义是不可知的 ——或更糟糕说法是邪恶的。一些后结构主义者拒绝让古代作者把他们的观念加在现代读者身上。他们鼓励读者关注表面的矛盾和含糊之处,以此「解构」古代的文本,为的是让这些经文看起来不可理喻。因此,许多批判学学者不顾古代作者,鼓励现代读者曲解《圣经》话语来迎合自己的目的。
或许听起来会令人感到奇怪,实际上我们可以从这些批判学者对发现原本含义价值发出的挑战中得到一些有用的领悟。但在总体上,我们应当有智慧的牢记宗教改革的教训。避免释经上的专制,即人类解释者的专制的唯一途径是要意识到在历史背景中的《圣经》经文正是圣灵起初默示给人类作者的。这是唯一确保《圣经》权威的方式,抗衡那些个人,文化思潮,教会和诸如此类经常以其私意滥用《圣经》,却宣称他们拥有《圣经》的根据,从而暴露他们不过都是将他们自己的权威强加在他人之上而已。
改教家们看到,要避免教会权威在《圣经》方面的暴政辖制,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圣灵默示《圣经》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待《圣经》。几乎同样的是,要维护《圣经》权威,反对现代的个人主义、政治运动、一些教会和其他势力的释经暴政,唯一的方法就是寻求《圣经》的原本含义。
五、结论
在查考《圣经》这一课,我们把《圣经》原本含义定义为我们查考的目标。我们解释了关注原本含义的神学基础,我们也看了正确关注原本含义的重要性。正如我们贯穿本课展示的,解释《圣经》的许多方面就像是一个考古挖掘过程。我们在古代历史背景中查考《圣经》,探究它们的原本含义,就是圣灵和祂所默示的人类作者刻意使用的方式来影响他们原本听众的观念、行为和情感。尽我们最大能力把握每段《圣经》经文的原本含义是极为重要的释经任务,因为原本含义带着 上帝自己的权柄贯穿历史显明给祂所有的百姓。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总是预备要增进我们对每段《圣经》经文原本含义的认识,从而保证我们所做的当今应用与《圣经》权威性的原本含义自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