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强调《圣经》文本的人类作者的神学基础之后,让我们转过来看我们查考《圣经》原本含义的第二个重要方面:那份文本的第一批受众或领受者。
受众
你有没有注意到,贯穿整本《圣经》,上帝都是按照适合他百姓处境的方式,把他的话语赐给他们?想象一下,上帝以电脑记录的方式把十诫颁布给古代以色列人,那会是什么局面?或者如果上帝用法语或汉语,把他的新约《圣经》交给早期教会?显然这些方案是行不通的,因为原本受众会无法明白上帝给他们讲的话。当然,上帝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做。祂把十诫颁布在石版上,祂让基督的使徒和先知用希腊文写作。事实上,纵观《圣经》启示的历史,以不同的程度,上帝总是迁就他的原本受众,向他们作出他们能明白的启示。
上帝的迁就,就是指:
上帝安排他的启示,为了使它的原本受众理解。
他让《圣经》的词语和观念适应它第一批受众的文化、科技、社会结构,甚至还有信仰经历,让他们可以明白他在讲什么。
按照从普通到特殊的迁就这个范围来思考上帝的迁就,这对我们会有帮助。在这范围的一端,是《圣经》的每一部分都是切合普通人的光景而写。我们这样说的意思,是每次上帝向人启示他自己的时候,他的做法都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适用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
请听约翰•加尔文在他写的《基督教要义》卷一13章第一段里是怎样描述迁就的主要方面:
连没有基本常识的人也明白,就像保姆经常以婴儿的口吻向婴儿说话一样,同样地, 上帝向我们启示时也是如此。因此, 上帝以这种方式对我们说话……俯就迁就我们极其有限的理解力。
正如加尔文指出的那样,上帝的意念如此超越我们的意念,以致他要像保姆对婴孩说话那样对我们说话。因上帝比我们无限的伟大,要使我们能明白他,他就要非常降卑来迁就我们。
我们在整本《圣经》都能看见这种普遍的迁就。它在拟人化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强烈——有时在《圣经》里面,上帝讲话、做事或显现的方式,看起来几乎就像人一样。上帝用人的语言说话;他会忧伤;他改变心意,他提出问题。这些及其无数个 上帝启示的其他特征,目的都是为了迁就我们人类的局限。
在上帝迁就这个范围的中间位置,他也让他的启示切合文化方面的期望。例如,他在古代近东地区启示他自己。在这种文化背景中,他与人立约,形式很像古代近东地区国际间的条约。在语言方面, 上帝使用他第一批受众的特定语言来启示自己,比如在旧约《圣经》中,用希伯来文和亚兰文向以色列民启示他自己,用希腊文向新约跨国界的教会启示他自己。《圣经》中 上帝的启示考虑了《圣经》原本受众各种范围广阔的文化处境。请听马太福音19章8节,这是迁就文化期望的一个例子:
耶稣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马太福音19章8节)
在之前的经文里,耶稣已经说了 上帝在创造时设立婚姻,离婚并不是婚姻理想的一部分。然后他继续解释,摩西在申命记24章1到4节允许人离婚,这只是因为以色列的心犯罪刚硬的缘故。
摩西在申命记24章颁布律例,要求给被离婚的妇人休书。在耶稣那时候,一些法利赛人使用这段经文为任何理由的离婚辩护,认为只要给休书就可离婚。但请注意,耶稣是怎样把 上帝对原本受众的迁就考虑进来的。他说上帝颁布这条律法,「因为你们的心硬。」耶稣在这基础上论证,摩西仅仅是「许」可人离婚,以此迁就他原本面对的人,就是以色列民。离婚不理想,其实,甚至不可接受。但鉴于以色列刚硬和不饶恕的心,上帝就命令用休书来把他们罪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这例子表明调查一段《圣经》经文原本的受众,这是多么重要。耶稣根据上帝通过摩西律法迁就《圣经》原本的受众,以此纠正法利赛人的做法。
在这范围的另外一头,上帝也向个人,比如他与他们说话的特别的人迁就他的启示。他会考虑特定人群,有时甚至考虑到特定这个人的强弱与成败。
例如,我们在新约《圣经》看到有许多写给这家或那家具体教会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比如歌罗西书第3章之处,我们发现有教训是给这些教会内部更小的人群的,比如父亲、儿女、仆人和主人。保罗的一些书信,比如腓利门书,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实际上是写给一个特定的人的。圣灵用不同的方法塑造这些《圣经》启示,让它们满足它们原本受众的具体需要。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启示,就要尽一切可能了解这些原本的受众。
知道《圣经》某一本书的作者最初是为哪些人而写,对我们非常,非常的重要。就以新约希伯来书为例,我们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但这个作者是为散居在各处的犹太基督徒而写这封书信。那些基督徒那时正受到逼迫,他们很想回到原先的犹太教信仰,因为如此他们就能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面对那些逼迫他们的人,这些犹太基督徒很想放弃他们的基督信仰。而该书信的作者知道当时的历史状况,知道读他书信的那些人的情况,他试着要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耶稣基督的至高至尊,远超乎旧约所有的人物和信仰体系。——司提反•安博士
上帝曾在某个特定时候,某个特定地方,向某些人启示祂自己。这是《圣经》一个极其特别之处。《圣经》并不是把从高天传下来的一些指示加以总集。上帝乃是曾经在某个场合对某些人说话,因此我们要知道他们到底从上帝那里听到了什么?他们领受了什么?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所要理解的范围。如果我对于《圣经》的理解,在某些地方不同于最初读者所理解的,那就有些不对劲了。当然我的解读所用的字句是会有所不同,不过我必须按着他们的景况来提出我的解读,那么我就能够知道经文意思的可能范围了。——约翰•奥斯沃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