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们已经勾画了系统神学的基本轮廓,现在就转到我们所要讨论的第二个重点:新约神学的模式。
新约神学
当然,一个好的系统神学家会关注整本《圣经》,包括旧约,但是在本课中,我们只限于对系统神学和新约神学进行比较。
在很多方面,就像伯克富的所说的,把系统神学看成是扎根在新约中的一棵大树是合适的。这个比方很有帮助,首先就是因为它告诉我们系统神学是从《圣经》中诞生的。纯正的神学家尽可能使他们所讲的和新约所讲的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确的系统神学基本上就是新约的神学。
但是第二点,像一棵树,系统神学也会从《圣经》的土壤当中延伸出去,也就是说,虽然系统神学来自于新约,但是它长成的结果和新约会不太相同。
为了了解这些不同,我们将稍微谈到新约神学区别于系统神学的四个方面,第一,新约神学相对的多元性;第二,新约神学的教牧特点;第三,新约神学用文字体裁来表现。最后,新约神学的基本架构。我们先来看看新约中变化多样的词汇和类别。
多元性
就如我们已经了解的,系统神学的建立是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进行的,这些主题在教会历史中已经反复地被讨论。这个悠久的历史已经产生了一套相对统一的术语和类别,所有的系统神学家都始终愿意随从这些术语和类别。固然,不同的系统神学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种一致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系统神学整体上来说是高度标准化的,这样,使用的术语和类别基本是相同的。
新约《圣经》没有反映如此广泛的一致性,在术语和类别方面,新约比系统神学更具多元性。这里,我们必须小心不要在此点上扩大化,在很多基督教主要的、基本的问题上,新约作者使用了一般平常的词语、概念和思维结构。这并不等于说新约好像行云流水一般,没有任何的一致性。
比如,他们都大致相同地按照旧约的教导来描述神,他们都教导说耶稣是基督或是弥赛亚,而且解释很多与此相关复杂的信仰。他们都同意一些基本的含义,比如罪和救恩。这种一般共性特征是十分广泛的。
然而,除了这些共性,很明显,新约神学也非常的多样化。不同的新约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神学。
他们之间的不同,可以从有机默示的教义中找到一个原因。圣灵引导《圣经》作者避免出现错误,避免彼此矛盾,但是圣灵没有为了一致性而限制新约的作者使用一样的名词术语和一样的类别。每一个《圣经》的作者从自身的背景、个性、和经历来进行写作。结果,新约作者以相互补充来表达基督教信仰,但是却用不同的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保罗描述基督教信仰的方式和路加的方式不完全一样的原因,约翰不同于马太,马可不同于彼得。与系统神学中用标准的方式来表述一切相比,新约神学比较多样化。
除了比较多元性之外,新约神学也比系统神学更具有教牧性。
教牧特点
系统神学的建立是逻辑连贯、综合表达基督教信仰的教导。它尤其注重永久性、普遍性的真理。结果,系统神学往往要求抽象化的、理论化、神学化的质量,强调一些东西,比如神自身和赎罪的原理、圣礼以及其他一大堆抽象的问题。
相比之下,新约神学更具有教牧性。新约的作者表达他们神学的方式,是根据特定的需要而用特殊的方式。同样,我们必须小心不要夸大这种情形,新约作者也涉及永恒的、抽象的真理,但是基本上他们的写作更多是针对当时众多信徒所面临的特殊挑战而写的。
比方说,这种以教牧(牧养)为中心的出发点,也就解释了保罗书信为什么彼此之间有如此不同。如果保罗有意写一个系统神学,他能够写一封书信就好了。但是他每封书信内容和重点都大相径庭,因为每一封都是针对不同教会的不同需要。
毫无疑问,新约的作者们对神学都有很深的理解,但是以《圣经》写作来表达他们的神学时,他们没有打算只是要专注在解释这些高深的观念上。相反,他们的目的是要透过将神学实际应用在生活情形中,来牧养群羊。因此,新约的作者没有专注在教义的逻辑解释,而是集中在现实中人群的实际需要,和集中于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神学方式上。这样一来,他们的神学著作和标准的系统神学看起来就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