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Content
祂赐给我们圣经
About Lesson

 

对有机默示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就让我们来看考察《圣经》时强调《圣经》文本的第二个神学基础,就是上帝迁就的教义。

上帝迁就

迁就的教义意味着《圣经》里的每一件事 ———包括像它的用词、语法和文学风格这样的事,都是出自于它当时的文化和语言习俗。所以,如果我们认真留意《圣经》是怎样反映这些习俗的,我们就越有可能正确解释《圣经》。

只举一个例子,请听约翰福音20章16节的这个叙述:

耶稣说:「马利亚。」 马利亚就转过来,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约翰福音20章16节)

请特别留意括号里的话。这节经文是用希腊文写成的,但约翰引用马利亚的话时,他没有使用希腊文「夫子」这个词,他使用了亚兰文,然后作出翻译。

约翰首先用亚兰文rabboni这个词来表达马利亚的话,这是马利亚对耶稣的原话。但约翰显然认为他原本读者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明白亚兰文。所以他作了他们能明白的翻译,让这节经文迁就他们:他用了希腊文这个词,διδάσκαλος (/didáskalos/)。约翰首先用rabboni这个词,制造出一种犹豫的悬念,增强了马利亚回答的戏剧性。约翰的经文带领他的读者去想象马利亚充满喜乐呼喊的实际声响,帮助他们领会她因救主复活而来的喜乐。

像这样的文学工具和习俗,证明了《圣经》原初文本中迁就的重要性,并且鼓励我们在查考原本含义时关注类似问题。

阅读《圣经》的时候,你必然发现《圣经》的作者们是尽可能的帮助他们的读者,去理解经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福音书的作者们会把亚兰文或是希伯来文,翻译成他们当时的读者所熟悉的语言;或是提到某些地方的时候,会指出这些地点和其他地方的关联性,让当时的读者按着他们地理常识而有所知。你会清楚发现,那些作者们真是用尽方法,提供各种所需的工具,为的是要帮助他们的读者们能正确的解读《圣经》。——西门•沃伯特博士

我从小在教会长大,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的牧师每次跟我说话时,他会屈身跪下,以跟我一样的高度,看着我的眼睛,用我能够听懂的字句,好让我能够理解他所要说的,他真是尽力要帮助我明白。他这样的作法,就是在效法《圣经》的作者们,他们用各样方式来与上帝的百姓们沟通,使得他们能够明白上帝的心意。例如摩西,当他试着讲述上帝与祂的百姓立约的时候,他选择他们能够明白的条约,就是当时古近东土地授予的条约,来叙述上帝如何将土地赏赐给祂的百姓们。或是我们想到流离的痛苦,想到那些百姓们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凄苦和难过,我们看到先知或是诗人用哀歌的方式,让上帝的百姓可以向上帝流泪哭求,问道为什么会这样?这痛苦还要承受多久?《圣经》的作者在情感的层面来与上帝的子民相会与沟通。因此,我们看到《圣经》的作者们为了当时的百姓,而选用不同的文学体裁来表达 上帝的启示。——柯瑞格•凯纳博士

正如我们已经了解到的,《圣经》本身为我们关注每一段的《圣经》经文中,原本作者、他的文本和他的受众提供了稳固的神学基础。当然以关注这三方面的指导来把握原本含义,就要求大量人尽本分。但是,我们更多地了解某段《圣经》经文的原本作者、文本和受众,我们就能更好理解《圣经》的原本含义。同时,我们若能更好理解原本含义,就能更好地把《圣经》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