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委身和忠诚有这些理解以后,现在要来思考我们的愿望,我们的渴求与意愿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抉择?
愿望
圣经也讲到正如基督徒有混杂的委身承诺,我们的心思也会有好与不好的愿望。我们的心思若是渴求上帝所悦纳的事物,那就是好的愿望;我们若渴求祂所谴责的事物,那就是邪恶的欲念。例如提摩太后书第 2章 20到 22节,保罗给予我们的教导:
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 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 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摩太后书第 2 章 20 22 节)
保罗教导我们要洁净心思,除去内心邪恶的欲念,就是内住的罪所诱发的渴求欲 望。当我们除灭心思里邪恶的欲望,所存留的就是那些讨上帝喜悦的意愿渴求。洁净我们的心思并非容易的事,罪会与我们强力抗争。事实上,这个争战是如此艰巨,我们根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得胜。唯有倚赖圣灵的力量我们才有可能胜过这个抗争。但因着我们尚未完全,即使我们倚靠圣灵,我们还是会有失败的时候。加拉太书第 5章第 17节,保罗这么说道:
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加拉太书第 5 章 17 节)
还有罗马书第 7章 15到 18节,保罗这么写着:
我所愿意的,我并不做;我所恨恶的,我倒去做……既是这样,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做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马 书第 7 章 15 – 18 节)
在这几节经文里,保罗把良善的渴望与邪恶的欲望作了对比。我们里面会有属灵的渴望,它们是来自圣灵,也蒙上帝所喜悦;我们也会有罪恶的欲望,是来自堕落有罪的性情。每当我们作抉择的时候,这两种愿望就在我们里面相争,看谁能占上风。如果我们受制于罪恶的欲念,我们的选择就是邪恶的;如果我们抵挡这些有罪的欲念,按着圣灵的意愿去行,我们的选择就是良善的。只会有两种决定:良善和邪恶的,除此外没有其它。我们每个良善的抉择都是照着圣灵的意愿而作的,而每个邪恶的决定则是按着罪恶的欲念而作。
在基督徒的人生里,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讨上帝喜悦,行祂的旨意。我们对自己会想犯罪的这个事实深感痛恨。就生命整体而言,我们罪恶的抉择其实与我们的愿望相违逆,我们会犯罪,即使在心里我们并不想那么作。但是,就我们作抉择的那一瞬间而言,我们的选择从未与我们的意愿相违;在 作决定的那一刻,我们总是按着那时最想要的而作出选择。换句话说,我们选择犯 罪,因为我们就是想要犯罪。雅各书第 1章 14和 15节告诉我们:
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 罪来。( 雅各书第 1 章 14 – 15 节)
当我们从我们委身和愿望的层面探讨了我们的心思以后,就不难看到在作伦理抉择时心思所具有的核心作用。有时候我们会按着我们美好良善的委身和意愿,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合宜的将上帝的话语应用在生活上。还有些时候,我们会按着我们邪恶有害的委身和意愿,拒绝依照上帝的话语而生活行动。无论怎样抉择,这些选择都是发自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