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Content
依据圣经作抉择
About Lesson

 

除了着重神和祂的祝福,基督教伦理学的定义也看重伦理所包含的幅度。我们认为伦理学不单只是神学的分支,它乃是神学和基督徒人生的基础。

问题的广度

在过去,基督教伦理学通常只是神学训练里众多课程的一门,它被视为神学的一部分,主要是处理一些实际的道德议题。按着这个旧有的模式,讲授神学,可以不太需要涉及伦理学;结果伦理学的老师讲授的也只是涉及神学和人生的极小部份而已。

但是我们的定义则强调基督教伦理学是涉及基督徒人生的每一层面。首先,伦理学是

探究何为良善何为邪恶的神学

也就是说,每一门神学课程都会谈到神对良善的祝福,和对邪恶的咒诅。每一类神学都会使我们有义务去相信某些事实,驱使我们作某些事情,以及引发某些情绪。正是因为那些事是对的,就应该要相信,有行动,和来感受;而不去的话,则是错了。所有的神学课程都是在探究何为对错是非,也就是所有的神学都涉及到伦理学。

除此以外,基督教伦理会涉及到人生的每一个层面。神学本身牵扯的就不只局限于人生的一小部份而已。在我写的「认识神的教义」那本书的第三章中,我对神学的定义是「学习将神的话应用于人生的每一个层面」。换句话说,神学不只是思想神和祂的话语而已,而是要从思想贯彻到应用。没有任何事能自身于神的道德标准之外。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章16到17节所讲的,就是这样运作的: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训练]人学义都是有益处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3章16-17节)

「教训」「督责」「使人归正」「训练」等词语扼要的讲到如何把《圣经》应用于人生中。我们可以把这段经文改写为「整本《圣经》在神学上皆有用处,好预备属神的人在人生中行合乎道德的事。」简而言之,基督教伦理学是触及人生的每个层面。

问题的深度

除了看重伦理主题所包含的幅度外,与许多只专注行为的伦理系统不同,我们对伦理学的定义不单只是注重外在行为,同时还关注到个人的心态和本质,我们基督教伦理的定义强调个人的行为和心态是否会得到神的祝福。神的道德标准要求我们对我们的行为、我们内心的思想和倾向、以及我们自身的本质要负完全的责任。

当然《圣经》肯定是强调我们应该要有好的行为。对多数人而言,行为也很容易可以被分类为对错、好坏。因此我们不大算在此花时间,来解释为何在我们的定义中要包含行为。但是,我们必须也要记得,《圣经》也以对错是非来衡量人的心态。

可悲的是,许多真诚的信徒却认为我们的心态和情感是与道德无关的,也就是说它们与好坏、善恶无关。然而,经文一再显示我们的心思情感要么与道德正义的一致相合,要么就与道德邪恶的同流合污。因为《圣经》教导基督徒要在他们生活和生命的每个层面里都要依从神的道德标准,所以,基督徒伦理必须不仅着眼于外在行为,还要强调包括感情、取向、倾向、偏爱、嗜好、心思、想象、信念和我们内在本质在内的人生每一个部份。

例如马太福音5章22节,耶稣就这么教导:

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马太福音5章22节)

马太福音5章28节,耶稣又加上这样的教导:

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马太福音5章28节)

上述那两节经文显示耶稣谴责的是有罪的心态感受,不管那心思意念有没有导致行动。总之,耶稣的教导表明这些心态实际上已触犯了为禁止罪行而订的诫命。

马可福音7章21到23节,耶稣这么描述人心:

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马可福音7章21-23节)

邪恶的心态本质上不只是错误的,它们也是恶行的根源。

按着《圣经》,我们也会谈到道德良善或邪恶的人。就如恶行来自恶心,恶心来自恶性或罪性,因此我们若要讨神喜悦,单单有良善合宜的行为和心态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本质上是个良善的人,也就是得具有良好的性情。

罗马书8章5到9节就谈到这点,保罗这么写道: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罗马书8章5-9节)

简而言之,所有的非信徒都是「随从肉体的人」,他们的天性是邪恶的,所以他们的行为心态也是邪恶的。保罗在这里强调,与神为仇的心思乃是源自堕落的天性,而且这样的性情也是无法顺服神的法则。

不同于那些不信的人,信徒是有圣灵内住的。而他讲到随从圣灵而行的人,指的就是信徒因着圣灵居住在他们心里而有的新性情。因此他们可以不必受制于堕落的天性,乃是具有能力,可以顺服神的伦理法则。

因此我们讲基督徒伦理学乃是「作为一种鉴别方式的神学,用于判别哪样的人格,行为和态度可以蒙神祝福,哪样的则不蒙神悦纳。」而这至少关联到三件事。首先,神自己本身是伦理的标准。唯独祂是善恶是非依循的准则;第二,全部的神学,甚至人生整体,都有它的伦理领域;第三,神的道德标准使得我们要为自身的行为、思想、态度,和内在本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