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勒和卡森|15.2附录
【事工的神学异象】
I. 我们应如何回应真理的文化危机呢?(知识论的问题)
自从启蒙运动开始,数百年来广泛地认同真理(能以言词真实地 表达真相)是的确存在和可知的。人相信单靠自己的理性是能够客观 地知道真理。最近,后现代主义提出对这套假设的批判,主张在寻求 知识时,我们实际上并不是客观的,而是透过我们的个人经验、兴趣、 情感、文化偏见、语言限制、和有关系的社群来解释资料。后现代主 义告诉我们,声称有客观性是傲慢的,而且这样会无可避免地导致社 群之间的冲突,因为它们对真相何在都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说,这些 傲慢正解释了现代许多不公义和战争的部分原因。然而,后现代主义 的反应亦有另一方面的危机 :它最尖锐的声音,就是坚持要以一种更 谦虚的“容忍”和包容不同的主观多元主义,来取代客观真理的声称。 这多元主义经常会陷入沼泽中,而无法容许任何“从前一次交付圣徒 的真道”的固土。这样的观点,只是一个以主观塑造真理的阵营,却 不能容纳与真相一致的真理。我们应如何回应这个真理的文化危机 呢?
1. 我们肯定真理是与真相一致的。我们相信那曾向使徒和先知 默示的圣灵,也住在我们里面,以致我们这按着神的形象被 造的人,能够接受和明白神所启示的圣经,并能掌握圣经的 真理是与真相一致的。圣经的陈述是真实的,因为这都是神 的话语,并且是与真相一致,纵使我们对这些真理的知识(甚 至我们向别人证实的能力)总是不完整的。启蒙运动相信有 透彻的客观知识,将人自己的理性变成为偶像。但否定有纯 客观知识的可能性,并不表示失去了与客观真相一致的真理, 虽然我们若没有主观的元素就不能知道这些真理。参看认信 声明 (2)
- 我们肯定真理是由圣经传达的。我们相信圣经中充满着真理 的陈述,圣经所有的说话都是完全真实和权威性的,但圣经 的真理是不能尽以一系列的定理来表达。它包括有不同种类 的记述、隐喻、和诗歌,它们都不能尽然地净化为教义的命题, 但却能向我们传达神的旨意和意念,使我们变成他的样式。
- 我们肯定真理是与对神的生活一致的。真理不单是在理论上 一致,亦是一个约的关系。圣经的启示不单为人所知,更是 要活出来的(申 29:29)。圣经的目的是要在我们里面产生 智慧,来活出一个完全顺服神的真相的生命。故此,真理就 是透过圣经和圣灵的斡旋,使我们整个生活能与神的心、话 语和行动一致。若消除了圣经真理命题的本质,将会严重地 削弱我们持守、保卫、和解释福音的能力。但若只是以定理 来讲论真理,亦会削弱我们对道成肉身的儿子是道路、真 理、和生命的欣赏,对叙述和故事传达的能力,和对真正活 出与神一致的真理的重要。
4. 这真理的异象如何塑造我们。
a. 我们采取一种“温和”的真理一致理论,比一些较旧的
福音派主义较少着重优胜的态度。但我们亦拒绝一种视 真理为某一特定信仰群体内部的自圆其说的看法。故此 我们希望以适当的谦卑来保持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 的原则。
b. 虽然真理是命题式的,这真理不单要相信,也要被接受为 用作敬拜和智慧的实践。这种平衡,塑造我们对门徒训 练和讲道的理解。我们想鼓励人对纯正教义的热衷,但 我们知道基督徒的成长不单是理念的传递。基督徒的成 长只能发生在当整个生命在群体里的实践而被塑造—— 包括祷告、洗礼、圣餐、团契、和宣讲神话语的事工。
c. 我们对神真理的理论知识,纵使准确亦不会完全,然而 我们有把握圣经所告诉我们的是确实的(路 1:4)。我们 是透过圣灵的能力,以充足的信心和确据接受福音的话 语(帖前 1:5)。
II. 我们应如何读圣经?(解经问题) 1.“连贯”整本圣经的读法。连贯地读整本圣经,就是辨明圣经
唯一基本的写作主线是神的拯救故事(如路加福音 24:44), 并且圣经中的主题(如立约、王权、圣殿)都贯彻每个历史 阶段和正典的每个部份,以耶稣基督为高峰。从这角度看, 福音就是创造、堕落、拯救、复和。它提出拯救的目的,亦 即重新的创造。正如我们在认信声明 (1) 所认信 :神护佑达 成他永善的目的,为自己救赎一群子民和修复已堕落的创造, 回到称赞他荣耀的恩典。
2.“横跨”整本圣经的读法。横跨地读整本圣经,就是收集它的 宣告、召唤、应许、和真理的宣称,将这些思想分类(如神学、 基督论、末世论),并且将它所教导的,撮要地达至一致的理 解(如路加福音 24:46-47)。从这角度看,福音就是神、罪、 基督、信心。它提出拯救的途径,亦即基督代赎之工和我们 以信心接受的责任。正如我们在认信声明 (7) 所认信 : 耶稣基 督成为我们的代表及代替者,以至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3. 这样的读经法如何塑造我们。
a. 今天许多人(但不是所有的)以第一种为主要的读经方
法——连贯整本圣经的读法——较多集中在罪和拯救的 团体意义方面。十字架主要被看为是牺牲的服务和胜过 世间力量的榜样,而不是为我们罪孽的代替和挽回。讽 刺地,这种方式可以变成非常律法主义的。原本应该叫
人透过恩典的信息来得到个人的改变,却变成了叫人加 入基督徒的群体和王国的计划去解放这世界。这样的重 点是以基督教作为生活的方式,而失去了以个人信心所 接受在基督里血赎的身份。这种不平衡,导致缺少着重 有力的传福音和辩道、释经讲道、和对重生新生命改变 的标记和重要性。
b. 另一方面,较旧的福音派主义(虽然不是所有都是)倾 向于横跨地读整本圣经。结果它是更加个人主义,几乎 只是集中在个人的改变和安全通往天堂的路。并且,它 的讲道虽然是释经的,但有时却忽略了强调圣经所有的 主题如何在基督和他的工作里达至高峰,却只强调一些 伦理守则。这种不平衡,亦导致很少着重为贫穷和受压 迫的人伸张正义与慈惠工作的重要性,也甚少在艺术和 商业等文化的出产上荣耀神。
c. 我们不相信这两个读经方式是互相矛盾的,虽然今天有 许多人令到它们互相反对。相反地,我们相信两者对掌 握圣经福音的意思是最佳的配合。福音就是宣告透过耶 稣基督的死和复活,神以他的恩典与人和好,并以他的 荣耀和为著他的荣耀更新整个世界。
III. 我们应如何与周围的文化相处?(处境问题)
1. 透过抗行文化: 我们要成为不单支持每个基督徒与神同行,更 要借神的话和圣灵模造他们成为另类社群的教会(参第V问
第3点)。
2. 为共同的益处 : 若教会只是抗行主流文化的价值是不足够的,
我们必须是为了共同的益处而抗行文化。我们盼望能在周围 的文化中明显的分别出来,同时亦因这分别的身份,牺牲服侍邻舍和甚至敌人,致力于为人现在和永恒的兴盛。故此, 我们不以集体的崇拜为与外界的主要接触点,却期望以言语 和行动去爱邻舍、在争取和平、安全、和福利时与他们接触。 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将会是世界的“盐”和“光”(维持和 改良生活条件,以我们的生活模式向世界表达神的荣耀 ;太 5:13-16)。正如昔日被掳的犹太人,蒙召去爱和为巴比伦求 平安(耶 29:7),基督徒今日也是“在被掳之中”的神的子民(彼 前 1:1,雅 1:1)。神的子民应该在他们地上的城市里作最好的 市民(耶 29:4-7)。然而,我们对于在文化上的影响不会过于 乐观或过于悲观,因为我们知道当我们跟随那位为敌人舍弃 生命的主去影响社会时,我们将受到逼迫(彼前 2:12)。
3. 与文化这样的关系如何模造我们。
a. 我们相信每样基督教的表达,都需要正确地对个别的文
化有适当的处境化。没有任何基督教的表达是四海皆准 和非历史性的,但我们永不愿意受文化的影响而在福音 的真理上妥协。怎样保持平衡呢?
b. 答案是我们不能将福音抽象地处境化,当作思考的实验。 如果教会是为人短暂和永恒的好处而抗行文化,它就会 保卫自己对抗抽离文化的律法主义和过份容纳的妥协。 若我们寻求服侍而不是权力,我们就会对文化产生显着 的影响 ;但若我们所寻求的是直接的权力和对社会的操 控,我们将讽刺地仿效了那些我们想改变的财富、地位、 和权力的偶像。
c. 福音本身持有合谊处境化的关键。如果我们过份处境化, 则表示是过份想得到文化的接纳、对福音缺乏信心。若 我们不够处境化,则表示我们是过于想被困在自己的次 文化中、缺乏了福音的谦卑和对邻舍的爱。
@出版于福音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