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勒和卡森|13.3主张婴儿洗与主张信而受洗的人

我(邓肯)很喜欢安泰博在这里所提出的关于洗礼的教义,还 有他从教牧的角度向我们证明了洗礼对基督徒生活的重要性。他是浸 信会,我是长老会,不过这些教导我们都认可。但我们也要承认一 点,那就是福音联盟(The Gospel Coalition)的各位理事虽然在其他方面都彼此一致,但他们在洗礼上确实存在着一些重大的分歧。总而 言之,我们都认同洗礼的意义、重要性和功用,但我们对于受洗的方 式、对象或者说受洗者等方面,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些分歧并非细 枝末节的小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尊重彼此的良心照着神的话语所做出 的选择,我们也希望各自教会的成员都明白这一点,认真对待这一 点。

福音联盟中的有些人主张只有信徒才能受洗,就如安泰博等 人;有些人主张信徒和他们的孩子都应当受洗,即像我这样的人。双 方都竭力基于圣经的教导来解释他们在洗礼上的主张,但双方对于圣 经认为谁应该受洗有着不同的结论。

主张婴儿洗的福音派人士认为,圣经教导说教会应当给信徒的 孩子受洗,也应当给没受过洗的成人信徒受洗。我们认为洗礼是新约 的记号,它指向并确认了神出于恩典向百姓做出的拯救的应许及其在 耶稣基督里的成就。我们基于对下列经文的理解而认为信徒及其子 女应当受洗:《创世记》17章、《马太福音》28章、《歌罗西书》2 章、《哥林多前书》7章、《使徒行传》2章和16章。

我们在以下方面认同主张信而受洗的人:(1)基督在《马太福 音》28章中吩咐基督徒受洗(“去……使……做门徒……给他们施 洗……教训他们”),和(2)信徒应当照着《使徒行传》8章的方式 受洗:

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二人正往前走, 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 :“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 么妨碍呢?”(有古卷在此有“腓利说 :‘你若是一心相信, 就可以。’他回答说 :‘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于是 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

(35-38 节)

但我们在第三点上的意见有所出入,因为主张婴儿洗的人也认 为基督徒及其子女都当受洗。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哪怕是非常复杂 的一句话来总结婴儿洗的圣经依据,那大概就是这样的:

神在新旧约圣经中将应许给了信徒及其儿女,又在新 旧约圣经中为这些应许赋予了记号 ;神还明确地要求旧约 的信徒及其儿女都要接受加入神家的标记,即割礼,同时 他还间接地要求新约的信徒及其儿女都要接受加入神家的 新约的标记,即洗礼。

主张信而受洗的人不认同这一点。他们不仅认为主张婴儿洗的 人误解了上面这几处的经文,还认为新约提到洗礼的那些经文都表明 了一点,即神吩咐只能给认信了耶稣基督的个人受洗(比如徒2:41, 8:12,10:44-48;罗6:3-4;加3:27)。他们认为《耶利米书》31章等 经文教导我们,新约时期的教会是由相信基督的信徒组成的,所以这 跟旧约的信徒群体不一样,因为那时的信徒群体显然也包括了儿女。

主张婴儿洗的人则认为当地教会是由信徒及其儿女组成的,新 约在这方面跟旧约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教会论(关于教会的教义) 方面的差异就成了主张信而受洗的人和主张婴儿洗的人在谁可以受洗 这个问题上的一个主要分歧。

还有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分歧,就是受洗的方式。主张信而受洗 的人一般只承认浸水洗。他们通常还认为这种受洗的方式跟耶稣的吩 咐紧密相关,所以如果不是浸水洗就不算受洗。而大多数主张婴儿洗 的人则认为洗礼最好采用点水洗,就是将水浇在或洒在受洗的人身 上,但他们也认为受洗的形式并不重要。因此,后者认为浸水洗虽然 是有效的洗礼形式,但却不是必须的。

主张浸水洗的人也有很多依据。他们声称洗礼的希腊文原义就是“浸入”,而新约的洗礼也都是浸洗(比如太3:16;可1:5、10;约 3:23;徒8:36-38),保罗在《罗马书》6章1至11节解释洗礼时也教导 要用浸洗(参见 西2:11-12),并且主张婴儿洗的人所列举的不需要 浸水洗的经文也没有说服力。

主张点水洗的人则认为圣经很多提到洗礼的地方并不是指“浸 入”(比如利14:6、51;徒1:5;林前10:2;来9:10-23),新约中只 有一处描述了洗礼的方式(徒1-2),其余的都只描述了洗礼的地点 (太3;可1;徒8),而不是它的方式。而且在有些新约经文中根本 不可能指的是浸洗(徒9:17-18,10:47,16:32-33)。最后,水洗象 征的是圣灵的洗,而描画圣灵只能用浇灌而非浸入(参见 徒1:4-5, 2:2-3;参见 太3:11;路3:16;徒11:15-16)。

尽管双方在这些方面一直存在着重大分歧,但他们都认同《福音 联盟认信声明》(The Gospel Coalition Confessional Statement)的第十二 条。此外,我们也同声反对洗礼重生观(baptismal regeneration)。洗 礼重生观是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高派、路德宗、基督教会 (Church of Christ)等群体所持的观点。他们认为水洗“是重生的因, 只要用水施行正当的洗礼,就带有重生的恩典。”

我们完全没有弱化洗礼的重要性,也根本没有否认基督徒必须 受洗,我们只是不认同水洗可以让人重生,不认同洗礼可以成为人重 生的诱因。在整本圣经中,作为圣约记号的圣礼(也就是许多浸信会 朋友们所说的命礼),象征并确认了它们所代表的那种属灵现实,但 它们本身并不会产生这样的属灵现实。

这就是保罗在《罗马书》4章1至12节借着亚伯拉罕的割礼想要 表达的意思。亚伯拉罕不是因割礼称义,而是在受割礼之前就称义 了。神赐下割礼这个圣约记号不是为了借此让亚伯拉罕称义(创15 章),而是确认他在受割礼之前就已经被称义了(创17章)。所以, 我们认同清教徒神学家斯蒂芬·查诺克(Stephen Charnock)对重生

的论述:

重生不等于外在的受洗。许多人以为受洗就等于重生。 古人经常这样来使用它。有人认为我们的救主因着受洗而 重生。可这样并不会带出恩典,而是跟恩典彼此相敌对 : 外在的水无法传递内在的生命。作为物质的水怎么可能对 灵魂产生属灵的影响呢?我们也无法证明神的圣灵给过我 们这样的应许 :只要用水冲洗一个人的身体,圣灵就会出 于恩典在这个人的灵魂中动工。若是这样,凡受洗的人都 重生了,那么所有受洗的人就都能得救了,否则坚忍的教 义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当圣灵乐意借着洗礼动工的时候, 洗礼才是传递这种恩典的管道。但洗礼无法从外在作用于 灵魂,它不能像用水冲洗身体一样冲干净人的灵魂 :因为 洗礼是表示重生的圣礼,就像圣餐是滋养我们的圣礼一样。 正如我们不能说一个没有信心的人会得到滋养,同样我们 也不能说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是新造的人。哪怕你将最美味 的肉放进死人的口中,他也不会得到滋养,因为这不符合 基本的生命法则,他无法分解、消化这美味的食物。只有 信心才是属灵生命的法则,这个法则让人可以借着神指定 的管道得到滋养。确实有些人会说,洗礼会带来重生是因 为有神的拣选,人受洗之后生命才会翻转并得到重生。但 如果是这样,这么有力的属灵生命法则怎么会长时间沉寂、 沉睡,毕竟有的人受洗之后可能过了很多年都还没有显出 归信的迹象。

否认洗礼重生观的基督徒经常遭到指责,说他们将洗礼简化成 了“单纯的记号”,一个“什么也不能做”的空空的记号。但事实并非如此。洗礼是神赐下的蒙恩管道,它不是为了让我们重生或称义,而是为了确认神对我们的应许,是为了将神的标记刻在我们身上,向我们确保神的爱。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增添、巩固信徒的信心,从而促使我们在恩典上成长。

所以《威斯敏斯特大要理问答》(Westminster Larger Catechism) 才劝信徒每次看到别人受洗的时候都要“使我们的洗礼更加有效”。 这些神学家劝我们使我们的洗礼更加有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使我们 的洗礼更加有效就是默想洗礼对我们的祝福,好好运用洗礼,充分利 用它,最大程度透过洗礼这个管道在恩典上长进,尤其是在公众崇拜 洗礼环节观礼的时候。《威斯敏斯特大要理问答》说:

我们有责任使我们的洗礼更真实有效,这是必要的, 但也常被忽略。这是一辈子的事,但当我们受试探时,或 参加别人洗礼时,尤其要留意。使我们的洗礼更真实有效 的方法有 :(一)以感恩的心认真思考洗礼的本质、目的、 带给我们的特别恩典和益处,和我们受洗时所发的庄重誓 言 ;(二)我们被罪玷污,亏欠洗礼之恩、背离我们在洗礼 中所作的承诺,这些都使我们降卑 ;(三)我们逐渐长大成 熟,确信罪已经蒙赦免,并且确信洗礼所印证的各样福分 ;

(四)我们从基督的受死与复活中得力量。我们是受洗归入 他,使我们在罪上死,而神的恩典又使我们活过来 ;(五) 我们尽力凭信而活,彼此以圣洁公义相交,正如那在洗礼 中把自己全人归给基督的人 ;我们也彼此相爱如弟兄姊妹, 因为我们由一位圣灵受洗,归入一个身体。

  主张婴儿洗的人和主张信而受洗的人都衷心地认同这一点。

@出版于福音联盟